编者按: 中国已经是服装纺织制造大国,但自主品牌建设滞后是“大而不强”的主要特征之一。实施品牌战略是中国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纺织强国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发展,至2011年底,中国纺织服装一般贸易比重已经达到75.43%,纺织品服装出口由加工生产向设计生产和品牌生产转变,纤维、纱线、面料等前端和中间产品的品牌价值也得到市场认可。
由工信部牵头,涉及7个部委3个协会的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培育工作在历经三年的扎实准备之后,在详尽的调查数据之上,推出了《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报告》,详尽叙述了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的现状、特点、发展方向等,并对跟踪扶持中国服装家纺品牌提出了一些切中实际的政策建议。本刊从今天起,就该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刊载,敬请关注。
中国服装产业从产品时代、品质时代发展到品牌时代,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制造、商业和创意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已经成为时尚产业、文化产业和都市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装自主品牌进入全面建设的新时期,品牌数量与规模双增长,成为中国服装消费市场的主体,品牌国际化也已开始起步。
现状与问题
目前,服装行业拥有大批自主品牌,包括2000多个活跃品牌(国内主要城市,不包括专业市场)、87个中国名牌、262个中国驰名商标。产业资源加速向优势品牌企业集聚,从“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结果来看,4%的自主品牌企业实现了14.8%的服装市场销售额,这些企业平均利润率达到10.1%,明显高于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利润率水平(6.2%)。自主品牌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贡献率、品牌影响力逐年提高。
目前,中国服装自主品牌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与国际品牌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结合“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服装自主品牌在发展中尚存一些问题。一是支撑高端品牌发展所需的文化及软实力不强,品牌文化内涵仍显不足,品牌文化根基仍较为浅薄,需精心培育。二是品牌渠道处于建设与扩张时期,市场模式、渠道模式仍然较为单一,市场集中度较低,对渠道终端的建设能力、控制能力不强,在商业流程环节中话语权较弱。三是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在实施多品牌战略时,缺乏整体规划,缺少具有竞争力强的主导性品牌,品牌体系尚不健全,品牌特色并不突出。四是行业品牌格局依然过于扁平化,同质化竞争现象仍较为突出,市场的区域细分、档次细分、产品细分、风格细分等消费分层仍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五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例如,一些50年以上的品牌在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和产品更新速度等创新能力方面稍显不足。六是一些有实力的自主品牌企业仍单纯强调商品品牌打造,亟须围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品牌而构建立体、联动、功能互补的品牌生态系统。七是随着自主品牌的不断增加和知名度的大幅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质量保证品牌竞争力
中国服装产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最熟练的工人、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中国制造的品质在全球服装业被广泛接纳和认可。中国服装自主品牌通过产品研发、设计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生产、管理、营销反馈等全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检测以及认证等质量管理手段确保了质量可信度的不断提升。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广受重视。从“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情况来看,2011年,82.5%的服装样本企业通过了ISO9001体系认证,63.2%的企业建有内部实验室,同比分别提高0.9和0.5个百分点,部分出口企业通过了国际生态技术或产品的相关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覆盖面正在加大。
标准体系较为完善。截至2011年,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分会归口管理标准分别为67项和58项,基本涵盖了全部服装产品,技术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此外,一些产品质量水平先进的企业还制订了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水平的企业标准。从“2010~2011年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调查”情况来看,2011年,18.6%的服装样本企业属于标委会委员单位;18.9%的服装样本企业近6年曾作为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同比均提高0.1个百分点。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