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外资凶猛 机床行业今年难言乐观(2)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2-05

更多

事实上,在工业最终产品竞争日益明显化的今天,在工业生产链条中,所不为人知的机械配件、金属加工、零部件产品等环节的上游产业链的竞争更为惨烈,在包括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产品以及航空领域的诸多工业产品中,其源头的零部件加工与铸造技术则堪称精密繁杂,而相比为其提供关键技术的国际制造厂商,活跃在上游的公司也大多隐藏在了众多光环之后。

国内机床企业产品订单减少,表面看起来是由于全球制造业的不景气,而更多原因来源于国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尤其是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疲软,成为国内企业在低迷环境下的隐性竞争之殇。来自通快集团的官方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其早在欧洲所有国家,以及南北美洲和亚洲设有60家分公司和办事处。2011年,其销售额为23.3亿欧元,同比增长15%,而这也超过了其在金融危机前的最高销售额记录。通快的销售量增长便证明了以上结论。

近年来,国内机床产品加快升级的脚步,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创新成果频出。但与国际市场相比,国产机床在可靠性与密度稳定性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国产机床硬件并无关系,而是关键在于数控系统

据了解,有数控机床中枢神经之称的数控系统,一直以来都是阻碍我国数控领域发展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已形成由日本发那科公司独占世界市场50%、德国西门子占据25%的垄断局面。因此,在国内行业的产业链机器产业结构中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和刀具相对于主机发展呈现严重的滞后态势,相对于主机来讲,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和刀具在“强”和“大”方面都不尽人意,和当前的世界水平乃至中国台湾的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转型升级话老意新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指出:“当前行业形势的变化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总量的下降和结构的升级,而行业自身中高档产品竞争力不强和中低档产能过剩的状况形成了与市场变化的不相适应,这是当前行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转型升级,尽快提高行业中高档产品的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趋势。”

而从整个装备工业的转型升级来看,也对高端装备特别是机床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的市场需求、产业基础以及政策环境有利于机床工业的升级发展。王卫明强调,近年来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基本在60%左右,约有40%还依靠进口,去年的金属加工机床进口达到132亿美元,这也是我们发展中高档机床最为有利的条件,也是实现产业升级最坚实的基础;从政策环境看,一方面“04专项”将一直会实施到2020年,能够集中一些资金重点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五个重点方向之一就是智能制造,数控机床是其中一个重点,数控机床主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均被列为重点支持方向。

陈惠仁在报告中专题阐述了对转型升级的深刻认识,他认为当前应该是机床工具行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并提出,转型升级的核心目标是竞争力,“我们目前仅仅处于能做的水平,距离做好和做出竞争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在我们能做的中高档产品品种已经形成市场竞争力的还不多,甚至还有相当部分的技术创新成果长期停留在样品、展品和实验品的阶段,没有得到市场验证,更谈不上形成市场竞争力。

陈惠仁进一步指出:我们与发达国家竞争强手间的外在表现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差距的内在本质却是企业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必须着眼于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不但着眼于硬件还要着眼于软件,不但要技术进步还要管理升级,不但要着眼于物更要着眼于人,不但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尤其要着眼于文化领域。

尽管市场需求环境的显著变化给行业带来了经营困难,但陈惠仁认为:“从机床工具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是行业必须承受的转型之痛,也是行业必须付出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不完全是坏事,它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和切入点,所形成的倒逼机制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2/n45794.shtml
本文标签: 国内   机床   发展   困难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