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美化工产业竞争力提升 中国利润受挤压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3-06

更多

页岩气大发展对美国经济影响最为直接的部门是化工产业。由于美国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使得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产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美国化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迅速提升,仅次于中东。

另据美国化工理事会(ACC)的统计,若美国乙烷供应增长25%,将给美国创造约40万个就业岗位,带来328亿美元的化工产值和1324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并势必对全球化工产业造成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此在美国华盛顿专访了美国化工理事会(ACC)总裁卡·杜利和首席经济学家凯文·斯威夫特。他们认为美国化工产业的复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美国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

美国化工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也将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化工产业,例如中国。但他们也认为,由于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产品消费市场,新增投资和产能规模也仍是全球第一,美国化工产业的复苏尚不会对中国化工产业造成大的冲击,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中国化工产业的利润。

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在页岩气发展的影响下,美国化工产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卡·杜利:这几年我们看到美国化工行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因为现在美国化工行业和化工制造业越来越依赖天然气作为原料,也因为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带来的天然气供应能力的增长。

天然气价格因此也大幅度下降,美国化工行业的成本优势上升显著。从2005年至今,美国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目前美国85%的化工制造业以天然气为原料。

未来几年,美国化工行业都会具有经济性,全球乙烯生产70%~75%原料来自石脑油,但是美国85%的原料来自天然气。当气价和油价之比为1:7时,天然气生产乙烯就能盈利,而现在美国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之比为1:13。

2005年时,美国天然气价格高达1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mmbtu),而当时油价为40~50美元/桶,而现在油价已经远远高出2005年的水平,约为80~90美元/桶,而天然气价格则相反,大幅下跌,目前约为3美元/mmbtu,目前天然气价格对石脑油价格而言非常具有竞争优势。

凯文:因为能够以天然气为原料直接制乙烯,一些公司开始在美国新建乙烯工厂。过去十年,美国的乙烯产业几乎消失,85%的乙烯供应需要通过贸易来解决。

日报:是什么促使美国天然气价格下降?未来这一趋势是否还会持续?这对美国化工行业又有怎样的影响?

凯文:是技术进步促使天然气价格下降,例如压裂技术。去年美国许多电厂都开始由煤炭发电转为天然气发电,因此也消耗了大量的天然气库存,使库存降到正常水平。长期来说,技术进步会进一步降低天然气开采成本,但另一方面,天然气消费会进一步增加,例如发电和作为化工原料会。

卡·杜利:我对美国化工行业和化工制造业企业的前景还是充满信心的,目前国际化工行业也对美国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相信美国天然气的价格竞争力能够维持下去,而且这种信心也体现在目前大量的新增投资投入到美国化工行业中来,美国化工企业也在新增产能或者扩大生产能力。

过去18月,美国化工产业新增投资350亿美元,其中许多投资是用于新建裂解装置。未来4~5年,这些裂解装置就可以投产。这些化工企业非常自信,因为它们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获得足量的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天然气供应。

我们不对天然气价格进行预测,但很明显,美国天然气供应端的信心很足,也正是这种信息对化工行业的投资增加做出了贡献。

日报:美国化工产业的复苏对美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卡·杜利: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头十年,由于化工行业的衰退,我们发现许多(ACC的客户)化工企业,都迁往美国国外,即生产成本较低的地方,或者需求增长较为强劲的地方,例如亚洲,特别是中国,还有南美。因为化工产能的下降,美国损失了十万余个就业岗位。

尽管化工产业不算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目前美国化工产业的复苏给美国创造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在过去三四年里,美国化工产业投资每年增长近350亿美元。我们预计未来美国化工产业将创造1.7万个知识密集型、高薪岗位,在化工产业外创造39.5万个就业机会,带来328亿美元的产值,1324亿美元的经济产出。这些都是因为天然气供应增强而引起的,也可以看成是美国化工产业75年来的一个巨大变化,其影响不可低估。

日报:那么美国化工产能的增加对全球化工产业会有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对中国的化工产业形成冲击?

卡·杜利:我认为美国化工产业的确因为天然气价格的下降而增强了竞争力,但很明显,中国的化工产业也会继续增长,而且增长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国内市场,中国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化工市场。

因此,虽然在面对共同市场时,美国的竞争力可能会更强一些,但我想未来全球化工产品市场能够提供足够的增长量,同时也能够为中美两国的化工制造业都提供机会。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3/n46358.shtml
本文标签: 美国   中国   化工   竞争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