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国内机器人企业如何在弱势中取得市场?(2)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3-25

更多

2、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趋势

据UNECE/IFR预测,至2007年,全球新安装装机器人的数量将从2003年的81800套增至2007年的106000套,年平均增长7%。其中,日本2003-2007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将从2003年的31600增长至2007年的41000套;欧洲2003-2007年工业机器人将从2003年的27100套增长至2007年的34000套;北美2003-2007年工业机器人市场每年平均增长5.8%,至2007年将增长到16000套。

谈到在生产线上推进机器人取代人工的应用进程,我国无疑又占有了后发优势。据业内人士介绍,传统机器人主要还是以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工业传感器作为自己的“眼睛”,因此,机器人仅能在严格定义的结构化环境中执行预定指令动作,缺乏对环境的感知与应变能力,这极大地限制了机器人的应用。现在的所谓智能机器人则通过机器视觉实现有效的动作控制,不需要预先对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进行示教或离线编程,可节约大量的编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而且由于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发展臻于完备,此前需要明显特征点作为辅助,抗干扰能力偏弱,对光照条件有一定要求等细节问题都不再是主要问题了。拿分拣机器人为例,在食品饮料、包装等轻工领域,就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对于中小质量物体,高速、不知疲倦的分拣、装箱动作,无论效率还是成本,都比人工分拣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据说由于此类机器人主要结构组成模块在市场上都容易找到,只要制造商、集成商掌握核心控制编程技术就可以实现精度不高的分拣动作,这在很多领域是足够用的了。因此不少国内企业已开始涉足,加上主流强势机器人品牌的产品,使得国内分拣机器人的市场价格开始呈现迎合多种层次、级别的应用需求的形势。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3/n46554.shtml
本文标签: 工业机器人   国内   市场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