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地球将是“智慧”的。所谓智慧地球,不仅是节约能源、资源的含义,还有使日常生活更加简便的内涵。如何成为现实?很多企业都在进行实验。研华科技也不例外。2009年,研华科技搬迁至上海市北工业园。研华科技科技总经理何春盛说:“如果只是为了办公,我们可以买面积比现在这栋楼大三倍的”。研华科技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认为智能化时代创新是最重要的,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何春盛说,所有的智能化设备,包括微博、微信,都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将来会更多,创新,环境很重 要,这就是我们在未来可能来临的智能地球时代所要做的尝试”。何春盛说,一家企业能够持续发展30年不容易。30年里,研华科技做了很多“尝试”。这栋楼,浓缩了研华科技30年的发展精华。从“寒酸创业”到特立独行研华科技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1983年,研华科技创立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借”来的,就连创业元老何春盛也是个“吊儿郎当”的“顽家”。何春盛是这样在媒体面前回忆当初的情景的。“创业时没有办公室,借了一个朋友的小会议室开始办公,就连办公桌也是从惠普拍卖来的。”至于当时的心态,何春盛是带着点玩味的:“1983年成立时,对我来说是好玩,公司的董事长刘克振先生比较认真,我用一种轻松、半局外、半局内的人来做研华科技的。”何春盛说,1983年,研华科技帮台湾海军做飞弹电路板测试,这笔业务是研华科技最大的业务,大概总价值是1000万台币。随后,刘克振连同何春盛等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研华科技诞生,并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朵“小浪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对新兴产业实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台湾的自动化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数据显示,台湾传统产业的产值从1981年的40.4%降低到1996年的26.4%,密集型产业的产值则从24%上升到了37.7%,电子信息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了整个台湾经济的转型。宏大环境对微观细节的每一点影响都会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研华科技,只是一个缩影。何春盛说,我们从1983年到1985年就帮别人写软件,因为那个时候台湾电子业刚开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要批量化生产,不仅效率高,而且准确度要跟上。这考验的,是企业决策者的智慧。“当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检测手段,所以每一套都要单独验收。”何春盛说,任何企业如果没有办法快速地批量生产,这个企业是做不大的,所以研华科技从1985年转型为做产品的公司。
转型做产品,把研华科技做大,面临的考验不少。研究资料显示,台湾当时选择以“代工”为切入点、以专业芯片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为美国无生产线厂商相配套的晶圆代工产业,获得了高速的增长,并且成为国际微电子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台湾工业发展的见证者,对于台湾的“代工”模式,何春盛有自己的观点:台湾很多企业是从制造业做起,做简单的收音机和电视机,大部分产品都是替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代工,比如日本的索尼、东芝、夏普。这一时期,以代工为特色的台湾制造业有了扩展。他说,“台湾造制造业涉及很多领域,但基本上都是做代工。”是做代工还是做自己的品牌?+研华科技选择了后者。“我们要以品牌为经营核心”何春盛说。何春盛说,我们不做代工,这是一个重大决策。这与当时的大趋势是相向而驰的。“那个时候企业要发展品牌,就要参加展会”何春盛说,品牌有很重要的几个元素,其中一个是LOGO,我们的LOGO是公司董事长刘克振先生画的,刚开始没有生意可以跑,所以他天天在办公室里面画这个,名片是他自己设计的。研华科技的LOGO很特别,体现的是生命源源不息的理念。两个转变:国际化和产品多样性此后20年里,研华科技在两个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产品和市场。“我们从系统集成商开始做起。”何春盛强调。研华科技现已发展形成工业自动化事业群、网络暨通讯计算机事业群、嵌入式计算机事业群、网络应用事业群四大事业群体。目前,研华科技的产品已经达到了数百种。何春盛说,研华科技设立了有三十几个产品部,每个产品部每年会推出一二十个产品,每年就有上百个产品面市。研华科技嵌入式系统事业群总经理罗焕城说,研华科技从最早的工业自动化到云计算,是不断扩展的。研华科技服务自动化事业群总经理江明志说,研华科技的产品分布在各个行业,笼统的概念叫ARP。比如,这台计算机外观上跟工业用的一样,但耐用性不佳。研华科技要做的就是把它的性能发挥到极致,新名词SRP就是这样慢慢演化过来的。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