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
100多分钟的工序40分钟就搞定
机器人上岗,直接带来的是效率。此前媒体报道,一些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机器人的富士康工厂,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组装线,如今可缩减到5人,所做的工作也仅是操控机器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中联重科的制造车间,据介绍,原来需要6个工人的焊接工序,使用机器人后,两个人就可以完成了。
朱兴尚介绍,仅一道箱体内焊,如果是在去年4月,要人工完成这道焊接工序,耗时至少在100分钟以上,还有可能因为焊接质量原因出现返工。现在,仅需要机械“手臂”工作40分钟左右。算起来,几乎顶了三个人的工作量。
“没有使用机器人时,工艺虽有严格的标准,但执行时会打折扣。”朱兴尚说,操作的好与不好,与人的心情和技能水平关系非常大。用他的话说,操作工当天心情好,焊接质量就不错,哪天心情郁闷,这焊接质量就不好说了。
由于刚性约束力较弱,不少人经常寻思着偷工减料。结果是,臂架焊接经常出现质量问题。
品行
偶尔机器人也会不听话闹“罢工”
大多数情况下,机器人是听话的。不听话的时候,会有点让人烦,甚至让人的心情如坐过山车。朱兴尚说,刚学习操作机械手臂那会儿,一天下来,机器人报警或罢工的次数至少有8-10次,把自己郁闷得不行了。“机器一罢工,后面的工序就跟不上来,耽误工作进度。”
耐着性子检查来检查去,他发现,导致机器人罢工的原因,大多是臂架零部件的质量没有达到工艺标准。“用了机器人后,零件尺寸或厚度差一点,都不会理你。”
比如,焊丝有1.2毫米厚,机器人在焊接中,如果找不到足够的焊接厚度,就会自动罢工,而如果臂架的焊角边缘地带缝隙太大,机器人也会对此爱理不理。
经过10个多月的磨合,朱兴尚操作的机器人基本上一整天都不会“罢工”。
而去年8月成立的车间科技小组,也大大扭转了机器人的“脾气”。机器人操作手们如果遇到疑难杂症,可以快速得到解决。
小组由一名资深技术员担任组长,10多人参加,不少是车间的业务骨干。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刚开始操作机器人时,出现问题时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很多操作手都会抱怨。“科技小组的作用是,出现问题后,操作手们至少有了方向感,也不像以往那样迷茫。”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