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要求,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并“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指标之一。中国从2006年开始,强调“节能减排”是企业节能增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并要求“十二五”期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6%,并规定节能总目标为: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物联网可以广泛用于交通控制,取暖控制,食品管理,生产进程管理等各个方面,而节约能源将是其最明确的作用。
我国发展物联网技术与国外基本同步。由于物联网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早,目前我国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研究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与德国、美国、日本一起,成为国际传感网领域标准制定的主导国家之一。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标准WIA-PA和HART基金会标准WirelessHART,经过IEC成员国投票认定,已进入国际IEC标准体系,和行业较为知名的美国仪器仪表协会标准ISA100,并列成为国际上三个主流的工业无线技术标准。目前,国际上成立了一个物联网标准研究组,中国在里面占据了较重要的角色,而且中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也被采纳。
1.物联网与节能减排的时代意义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与传统节能减排技术相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能耗计量平台具有泛在感知、数据采集精准灵活、可监可控、科学决策等优势。
物联网的理念对建筑能源管理平台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搭建建筑能源管理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统计建筑的实际能耗,但如果要达到最好的结果,必然要与建筑自动化乃至建筑智能化有机的结合起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采用多栋建筑群并采用多用户登录的方式,原来比较原始的架构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需求。
发展物联网为我国的产业化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多城市都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保证经济增长,但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资源的逐渐匮乏,亟需新能源产业或者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来支撑下一轮的发展,物联网产业正好提供了这个契机,使整个市场的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网络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上来。对物联网投资的战略不仅能够保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在新经济增长模式上获得先机。
节能减排现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对节能减排的资金和精力的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行业的发展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建筑能耗在中国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社会能源消耗,建筑节能与工业节能、交通节能成为节能减排的三大重点领域,并将在未来十年后成为中国第一节能领域。
2.物联网技术对节能减排的作用
节能减排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是我国目前所倡导的,因此,走低碳路线是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一些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而言,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染物质,物联网技术和环保设备的运用,实现了实时监控那些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例如,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在其排污口安装无线传感设备,不仅对企业排污数据实现了实时监测,而且还可以对排污口进行远程关闭,以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物联网具有泛在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等特点,与节能减排的需求相结合,能够带动具备共性的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实施。
可实现用能精细化管理,可实时监测局站各种能耗设备详细的用电情况,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电参量,解决了原有人工方式的高成本,数据可靠度差等问题,同时可分别对生产用电(如通信设备)、环境用电(如空调)、辅助用电(如照明)等进行分类监控、汇总,定期产生各类用电报表。
为节能改造提供数据依据,通过实时采集电量,识别主要能耗设备,有针对性地进行节能改造工作;准确获取节能改造前后用电数据,便于评估节能改造效果;为后续节能改造提供历史统计数据,持续改进;为管理部门制订减排计划、制订各级考核指标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可作为判断配套设备是否老化的一项依据。通过实时采集电量,可发现异常耗能设备(如空调),据此可及时升级或更新,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浪费。
为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可以掌握节能项目实施前后耗电数据,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科学的计量手段与测算数据,准确衡量节能效果,把握双方收益,合理确定分成模式。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