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杂谈PLC集成构架的发展

  • 来源:企博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5-10

更多

集成构架这个词语已经唱响10年之久了,现在几大PLC巨头已经全部完成集成构架的设计并成功在市场上推广,Rockwell automation IA集成构架率先在1996年设计初成,在2000年成功应用;Schneider plantstruxure协同自动化则是在2009年推出来;Siemens TIA博途自动化更是在2010年盛装推出。

所谓的PLC集成构架其主要内核就是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平台三大主要内核的集成和统一,其中集成主要是体现在市场产品可以无缝接入和接口可视,而统一则是市场产品使用同一个平台和工具。与传统架构不同,通过在整个工厂自动化应用 (大型或小型) 中使用单个控制架构,集成架构减少了总成本支出。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重复利用工程设计和经验,从而减少开发时间和成本,快速响应客户或市场需求,减少维护成本和停工期。

其集成构架的灵感来源于传统DCS的理念,而传统的DCS的产品不论硬件、软件还是网络都是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自己产品来搭建,应为集中监视分散控制这种灵魂需要网络是统一的,数据库是统一的,而软件平台可以多个。举个例子,传统的霍尼韦尔TDC3000,网络虽然有LCN和UCN但是它有自己的网关(NIM)来做协议转换,对于用户来说是统一的,而数据库则是以HM为核心的统一数据库,其中CPU(HPM)的数据也是备份在HM中,而组态软件则是多个,比如NCFBOX组态(系统构架组态工具)、BUILDER COMMAND(硬件回路组态工具)、PICTURE EDITED(画面组态工具)等。同样DCS这种设计也是有弊端的,那就是网络开放性不强,软件兼容性不强,但在在那个时期为了系统稳定性其余都是可以牺牲和忽略不计的,另外在DCS设计的早期,很多工程师和厂家并没有FOCUS在这两个方面,但是PLC厂商的异军突起继承了DCS中优点又弥补了DCS中的缺点,从而集成构架应运而生。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5/n47641.shtml
本文标签: PLC   构架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