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许多疾病治好的关键在于自己”,2013年3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健康物联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俞梦孙教授在“健康物联网工程与医疗器械论坛”上所做的《人类健康工程与健康物联网》报告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非传染性慢病NCD (现代文明病)的肆虐已成为当前人类生活的主要矛盾。所以,人类健康工程当前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慢病问题。“我们应该用健康医学模式对待非传染性慢病,用健康物联网的方式应对井喷式的慢病发病态势。”他强调,“健康物联网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个产业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关乎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和健康。”
对个体健康进行网络化管理
“健康物联网”最开始被称作“健康物联”。顾名思义,就是用“物联”的方式实现对人的健康的维护。
具体来说,“健康物联网”是在现代互联网及通信技术与医学信息技术结合基础上即将出现的一种新的健康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与现有的在医院内进行的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要形式的医疗模式完全不同: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其关注点是疾病,目的是治病,叫疾病医学;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其关注点是人的健康,其目的是健康,其服务形式是面向家庭或特殊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健康状态为主体,其结果是增进健康,消除病痛。
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根本上是对人体认识能力上的欠缺,是希望用“科学来替代人类固有的自我调节能力”。俞梦孙院士慷慨陈词,“现在应该回归到人的整体,从人体功能态的调节入手去进行疾病的研究。”
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以人自身的潜能调节疾病发生,正是健康物联网概念产生及发展的根本理念。俞梦孙院士认为,健康物联网是对全生命周期的个体健康的一种社会化的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基础上对待人类健康的态度和方法,是以人为中心、维持提高人体系统稳态水平为目标的系统工程。其内涵不仅仅限于工程技术,而是一个人文和科学技术相融合的开放的综合体。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及中国电子学会健康物联专委会秘书长宋瑜研究员表示,“健康物联网”的核心指导思想始终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要把提高或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身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针对疾病本身”。“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物联网则是解决人与物甚至物与物之间的交流,极大地扩展了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宋瑜提及,健康物联网是由各类数据采集感知终端、近远距网络传输系统、健康云平台、健康数据存储处理计算中心、健康智能专家系统、医疗专家、被照料对象和家庭成员、服务模式和管理人员、社会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及相关的政务服务系统等的结合,“它本身就是一个人文、科技相融合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让人体序参量发挥作用
俞梦孙院士认为,人具有强大的、多层次的自组织能力,即在充足负熵流输入的前提下,系统有自发地走向“目的点”或“目的环”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人体强大的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通过序参量),而自组织系统动态内稳机制的存在(通过序参量),是人体健康地适应环境的基础,是自组织系统自发地走向“目的环”的体现。
宋瑜对此的认识是,人体的“自组织系统”与健康物联网系统的交互和信息传递、处理,将通过对人的健康指标的多维度采集和分析,通过对序参量的再认识,可在生命健康的时空结构变换之中,全景展现出人体全生命周期、动态的人的状态,把我们所认识的疾病从死的“病”扩展到了动的“态”,从“孤立”变成了相互“关联”,把我们传统医学的分析方法从“定性”变为了“定量”,变成了现代科学技术意义上的大数据处理。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