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量不足,时速偏慢
在规划之初,BRT曾被认作是一种具有可替代轨道交通的服务和容量水平的交通方式,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利用与轨道交通相比较低的成本,达到与轨道交通同样的效益。但实际数据显示,BRT系统却仅承担着中、低等水平的客运量。尽管许多BRT系统由于规划和设计等原因已达到容量极限,如高峰期出现过度饱和的现象,但平均几千人次/h的高峰时段单向客流量与理论值约0.8-2万人次/h的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广州BRT实际运量虽与该市的地铁相当,但其代价是大多数车辆的满载率过高,导致挤车胜似上战场,服务质量明显下降。
此外,对于快速公交系统,“快”作为其标志性特征,也是其吸引客流的首要亮点,应当得到有效的保障。理论上说,BRT系统采用公交专用道行驶,在交叉口处具有优先权,并实施水平登车和车外售票,平均运行速度可提高到20~30km/h。但实践中,由于道路资源紧张、车站设计不合理、信号优先权未落实等原因,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基本实现预期目标。目前,70%城市的BRT时速低于国际大城市普通道路交通拥堵警戒线时速20km/h,均速最低的乌鲁木齐仅有 10~13km/h。时速不达标,快速公交系统便失去了其最本质的意义和魅力,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可见,在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并不适合建设BRT。特别是国内的老城,道路发展滞后,路面狭窄(如仅为双向四车道,运营BRT则道路占用率过高)且成方格网状(交叉口多,无法落实信号优先,速度难以保证),不具备南美城市诸如巴西库里蒂巴放射状网络的优势,通过建设BRT缓解城市客运交通的压力并不是明智的选择。相比之下,合理规划公交专用道在短期内或许效果更好,而引入地铁或轻轨则是改善公共交通的根本措施。
智能交通三大领域应用
交通系统作为近年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堵的有效技术措施,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目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公路交通领域
目前热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费,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联网收费软件和计重收费系统。此外,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是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成为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车载导航系统等。
3、城市公交信息化
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还比较落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在地域分布上,国内的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