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数字伺服驱动技术
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绝对位置反馈。目前正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探索高效的控制驱动算法,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同时利用现场总线(Profibus)技术,实现的分布式控制。
3.4多传感系统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多种传感器的应用是其问题解决的关键。目前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已在机器人中成功应用。下一步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有效可行的(特别是在非线性及非平稳非正态分布的情形下)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以及解决传感系统的实用化问题。
3.5机器人应用技术
机器人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机器人工作环境的优化设计和智能作业。优化设计主要利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实现设计的动态分析和仿真,提高设计效率和优化。智能作业则是利用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方法,实现机器人作业的高度柔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同时降低操作人员参与的复杂性。目前,机器人的作业主要靠人的参与实现示教,缺乏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开始。
3.6机器人网络化技术
网络化使机器人由独立的系统向群体系统发展,使远距离操作监控、维护及遥控脑型工厂成为可能,这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目前,机器人仅仅实现了简单的网络通讯和控制,网络化机器人是目前机器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3.7机器人灵巧化和智能化发展
机器人结构越来越灵巧,控制系统愈来愈小,其智能也越来越高,并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3.8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趋势
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近几年世界机器人推出的产品来看,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4新兴技术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4.1微机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微操作系统作为MEMS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研究,现已研制出多种各具特色的微操作机器人实验样机系统。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是按照给定的程序做简单重复的动作(如焊接、装配、搬运等),不需要太强的智能。而对于微操作机器人来说,情况就有很大不同。因为被操作对象十分微小,操作人员不可能十分清楚它们的精确位置,况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定,微观世界里的物理法则及力学特性与宏观世界也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机器人有很强的自动识别能力和决策能力。
4.2蓝牙在机器人上的应用
机器人智能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相关领域是机器人的多感觉系统和多传感信息的集成与融合。蓝牙技术是用于替代电缆或连线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机器人采集信号可以通过在智能机器人上安装一个带有蓝牙模块的探测器作为接收设备来完成各种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和信息共享以及同外部通信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同时还负责对各个从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5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有人认为,应用机器人只是为了节省劳动力,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机器人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一种误解。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机器人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高度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为我国的宇宙开发、海洋开发、核能利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我国机器人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已经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各个方面区的了明显的成就。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我国目前从事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工程的单位相对较少,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