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国产工业机器人:受阻关键零部件(2)

  • 来源:中金在线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7-01

更多

市场规模小

王田苗分析,市场需求驱动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直接动力。随着人口红利降低,中国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呈刚性与持续的特征。但现状是市场需求还不够旺盛,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市场规模都相对较小。

“现在整个中国的制造业并没有完全恢复,工业机器人制造也不例外,由于下游市场容量没有扩张, 造成了上游零部件也没有多大市场。”深圳众为兴市场部经理刘勇无奈地告诉记者。

众为兴一直为很多行业设备制造商提供运动控制器,但是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遭遇却很尴尬:机器人厂家不敢用国产的控制器,加之现在机器人应用市场非常有限,众为兴不得不自己生产控制器,配上其他零部件,再将机器人成品卖给下游的电子制造厂商。

“2012年众为兴总营收在3亿元左右,其中机器人营收还不到5000万元。现在机器人行业规模还很小, 我们也是被逼无奈选择自产自销的模式。一旦机器人应用市场扩大,众为兴还是会选择专注做运动控制器。”刘勇表示。

另一家代表性公司迈科讯从2008年正式开始做机器人控制系统,直到2011年底才出货,2012年全年仅卖出200套控制系统。“我们的客户一般都只买一两套,像这样的散户就有一两百家,都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一次性购买5套以上的客户也仅仅只有十几家。”

至于高端伺服电机,国产化之路似乎更为遥远。

工控网工厂自动化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鹤楠透露,一些技术积累雄厚的中国厂家,有可能研发出高端伺服电机。但现实却是市场对中国制造不信任,大多数厂家都认为国产高端伺服电机生产出来没销路。“这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期。”

虎口夺食

过去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国产厂商一直是市场的“追随者”。对于目前在技术及价格上不具备优势的国产厂商而言,还缺少更多的市场机会。

2012年3月出台的《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 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产值超过100 亿元的高技术核心企业。

而在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要大力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等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到2015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测控装置及零部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并掌握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核心技术。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预计到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将达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6.9%,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

在张炜看来,中国机器人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大可不必正面交锋,可以从国外企业没有触及到的非主流行业领域下手。“因为不管国外企业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总会有一些特殊行业是他们没有触碰到的,这就给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机会。”

“机器人力传感器是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部件之一,会让机器人更加灵活,一般只应用于高端机器人。”宇立仪器公司总裁黄约告诉《新产业》,整个机器人力传感器的市场容量较小,宇立从2011年初开始研发和生产力传感器,此前该产品一直被美国ATI垄断。从2012年开始,宇立的产品开始拿到ABB认证,并于2013年4月份正式成为ABB的供应商。

“4月份的订单是20套力传感器,以后还会更多。”黄约骄傲地说,这说明我们的产品不仅已经能够部分替代ATI,而且价格要比ATI便宜一半,售价约为3000美元/套,批量化生产后还会有降价空间。

除此之外,国内机器人企业在后期维护上更及时周到,服务成本也会低很多,不像国外机器人企业人工服务费还按照小时来计算,到货周期也较长,这也留给国产机器人企业更多的市场机会。

不过,国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还得加紧人才培养和储备。“以迈科讯为例,主要成品制作是外包,所以人才缺口就在软件开发工程师这块。”张炜透露,做机器人研发的企业不会找纯软件专业的人才,更多青睐做设备和数控的专业人才,因为他们既熟悉机器人又上手快。但该类人才并不好找,企业需做长远人才规划。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7/n48482.shtml
本文标签: 机器人   自动化   工业   智能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