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特龙投入1亿元新建生产基地,淘汰了旧设备,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
“机器换人”作为推动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并非一个“换”字就可了结,其涉及一连串动作和多个环节。宁波推进“机器换人”战略的现实背景如何?现阶段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如何消除应用与研发环节的隔阂,实现“机器人”效益的最大化?对此,专家学者给出了他们的观点。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精密运动与先进机器人技术团队:
应用研发让“机器人”更容易使用
近期,我们对宁波近20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近30家代表性企业作了实地考察,结果表明,91%的企业对自动化改造存在需求,其中超过56%的企业需求很迫切。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制造业开始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地区转移,使本市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面对强大的成本竞争压力;企业员工更换频率快,员工的技术培训周期长,造成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手工操作工序难于规范,产品质量差,不稳定;企业工人年轻化,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的要求提高。
调查还显示,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有能力进行自动化改造,但也主要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工序上。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生产线的全自动化,即从上料、加工、装配、检测到包装、搬运及输送等全部工序实现自动化。很多企业已经面临了日益增加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需求,但尚无有效的生产方式来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此外,为了实现自动化,很多企业购买了先进的自动化加工设备,但由于企业自身缺乏技术人才,先进设备的使用效果不好,利用率很低,譬如一家企业的焊接机器人有60%以上时间处于停止等待状态。
通过对调查的分析,我们认为,一方面,在我市推广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的时机已基本成熟,顺应了企业对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机器人应用技术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现有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制造业尤其中小型企业的应用需求脱节,出现了买得起但用不好的局面。因此,为有效实施“机器换人”发展战略,首先应加大机器人应用技术的研发投入,也就是在工业机器人基础上开发一系列应用技术,使现有的工业机器人更容易使用,充分发挥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中的核心作用。这对于有效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将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韦巍:
“机器人”开发和应用企业需密切合作
目前浙江省在注塑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上处于国内前列。随着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短缺等造成的需求,机器人在装配制造、柔性搬运、喷涂等领域的应用将愈加凸显,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会影响浙江省主导产业电器行业、造船业、注塑加工业、汽车业、电子行业等的快速发展。
实际上,除了上述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覆盖到几乎所有需要人参与的制造业。这也意味着不同产业所采用的机器人差异性很大。这就对应用企业与机器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是,目前国内的机器人开发企业和应用企业联系尚不够密切。很多机器人产品是遵循着国际上已有的样板模式开发产品,基本不做二次开发,而由于高昂的价格和时间成本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很多企业也不愿意参与到机器人开发的过程中去。这导致机器人产品的开发与实际需求有可能脱节,用户需求得不到持续满足,也会使一部分企业打消应用机器人的念头。
此外,机器人的应用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目前机器人示教、编程、使用、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这也是影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还需要指出的是,机器人产业作为一个资本高度密集型产业,不能指望政府进行大规模投入。推动这一产业的创新主体应该是企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与机器人企业联合开发产品,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才有希望,其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效应才能快速有效发挥。
个案解读
宁波帅特龙:
“机器换人”推进产业升级
在当前国际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宁波帅特龙集团的选择是,专注于制造业,不断推进转型升级,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据宁波帅特龙集团董事长吴志光介绍,本月初,公司投入1亿元技改资金建设的新生产基地全部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帅特龙近30年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通过“机器换人”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
去年年初,面对劳动力成本上涨、采购成本趋高等不利因素,公司果断决策,筹资近亿元在洞桥镇鱼山头村建设了新厂房,建造了新的喷涂生产线及高精度的模具制造设备,同时淘汰旧设备。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