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两年之后和利时再次出手,外界才终于意识到,处于跨国公司重重包围的中国自动化企业,已悄然踏上了国际化的征程。
3月6日,和利时在海外市场再布一子,以730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Bond集团公司100%所有权。这是和利时继2011年收购新加坡Concord公司后的又一次出手,仍保持着中国首家实施海外并购自动化企业的记录。
和利时集团董事长王常力博士一行人并没在签约结束后立刻回国,而是就地召开了三天的集团国际化战略会议。尽管依然像第一次海外并购那样行事低调,但此番,王常力却提出了“国际化要大投入才能大产出”的口号,这位中国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希望借这两次并购,建立起和利时与国际市场的纽带,从而迈出其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海外“桥头堡”
对于中国自动化企业来说,由于行业起步较晚,甫一出生便要进入同ABB、西门子、霍尼韦尔等欧美百年品牌群雄逐鹿的激烈战场。曾经,中国自动化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一度处于劣势,直到近十年,随着和利时、浙大中控等本土自动化品牌的崛起,才使本土企业逐渐在自动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机遇从来都与风险并存,近年来,随着我国核电、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放缓,国内市场需求渐显疲态,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市场就变得重要起来。然而在这方面,和利时集团副总经理邵柏庆却向《中国机电工业》道出了过去出口海外的一些无奈:“以往参与海外项目仅随着工程承包商出口,我们并不能接触到最终客户,而仪表控制产品的份额又很少,我们若想说服更多的终端客户使用和利时的产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事实上,和利时对国内市场风险也早有考虑,早在2008年选择在美国上市就是在为国际化做准备。此番收购的这两家公司均在东南亚地区,一方面出于对东南亚与我国在地理、文化上都较为接近的考虑。另一方面,和利时也看好东南亚自动化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而新加坡良好的税收政策和市场环境也是被和利时选为海外收购首站的重要原因。
“我们在新加坡建立海外总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我们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国内核电和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放缓的形势下,海外的研发和项目可以帮助我们保留和提升核电和轨道交通等项目的团队”,邵柏庆进一步解释,“长远上看,我们希望实现国内和海外的业务销售额并重,下一步就是向海外输送大量研发、销售人才。我常常跟员工们开玩笑,都没见过老外,还叫什么国际化。”
从收购这两家企业的花费之巨也可以看出和利时的决心,两笔收购分别耗资7670万美元和7300万美元,这对中国自动化企业来说并不是小数目。据介绍,这两家企业都是在应用领域上与和利时重合的EPC同行,早先收购的Concord公司侧重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电力、石化和制药工厂等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市场集中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Bond公司则是为工厂自动化、楼宇、机场等提供机电方面解决方案的EPC承包商,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有三家子公司。通过收购获得当地的渠道和客户当然是王常力肯花大价钱的重要原因,但和利时的目的还不仅如此。
和利时20年的发展一贯保持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路,专做国际知名品牌不愿意做或者不能做的地区和项目,用邵柏庆的话说,赚的是“辛苦钱”。而竞争对手们的高附加值项目,有着更为可观的利润空间,赚的是“轻松钱”。如今,和利时将研发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和技术,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通过赚取“轻松钱”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Concord公司果然没令和利时失望,其于2012年底接到了新加坡南北、东西线(“NSEWL”)现有的信号系统替换项目以及为Tuas西延长线新的信号系统建设提供设计、安装、测试和试车订单,合同价值约1914万美元。
“这两家公司做服务都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在当地行业内非常有影响力,它们本身就有海外订单,这些海外收入为我们进行海外产品研发、销售推广和客户关系培养提供了保障。”邵柏庆介绍。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