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设备维护(2)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2-11

更多

(3) 第3阶段 生产维护

20世纪60年代考虑使用的是生产维护(PM:productivemaintenance)。这是在确保能提高设备的生产性的最经济的很好的维护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将设备整个运用过程中其本身的Cost(LCC:life cyclecost)或维持设备运转所花费的一切费用与设备的劣化损失以及Justification结合起来,然后决定怎样去维护的一种方式。

有以下两种方式和思路:

1、改良维护(CM:correct maintenance)

为了使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更容易,更进一步说为了使不需要修理维护也可以进行设备改良,也就是说通过改善和改良设备的生产性而对设备进行的技术改良。

2、维护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设备的维护费用,与其只是去考虑如何维护的方法,还不如制造不需要维护的设备或是购入时就考虑到维护这个事情。这种想法能最大限度上达到设备的调达和维护的顺利和经济,就叫做维护预防。

(4)T第4阶段 PM

从1970年开始就进入了包含了作业者自主地组成的小集团活动为单位的全公司性的生产维护(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日本电装在1971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全员参加的生产维护(TPM)》文章。

指出生产预防(保养)不光是办公室人的责任,而是包括所有Staff为中心的所有经营层、管理层及作业员的全公司的Total式的一种全员预防。

经营层是推进生产维护的责任人,全体作业员要抱着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即使可能还没有成熟和完善,但是这已经是革新的TPM活动诞生了的标志。

(5)第5阶段 预知维护

就是在1980年代开始普及的预知保全(PM:predictive maintenance)。

预知保全是对设备的劣化状况或性能状况进行诊断,然后在诊断状况的基础上开展保养、维护活动的这样一种概念。因此,要尽量正确并且高精度地把握好设备的劣化状况,这是前提。

对劣化状态进行观测、在真正需要维护的必要时候实施维护,就是状态基准(监视)维护(CBM: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随着对设备的状况进行定量的把握和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提高,最近有从根据时间进行点检査和修理过渡到以设备的状态为基准进行判断和对策上来了。

以时间为基准的就叫做时间基准维护(TBM:time-based maintenance)或是叫做计划维护。

维护措施

1)清扫:不只是表面,要将犄角旮旯清扫干净,让设备、工装的磨损、噪音、松动、变形、渗漏等缺陷暴露出来,及时排除;

2)润滑:少油、缺脂造成润滑不良,使设备运转不正常,部分零件过度磨损、温度过高造成硬度、耐磨性减低、甚至形成热疲劳和晶粒粗大的损坏。应定时、定量、定质、及时加油、加脂;

3)紧固:紧固螺栓、螺母,避免部件松动、振动、滑动、脱落而造成的故障;

4)堵漏:防止、堵塞润滑油脂、压缩空气、蒸汽、水、冷却介质、冷气、热量泄漏

产品用途

1.制定设备使用程序

2.加强按计划检修工作

3.制定设备操作维护规程

4.建立设备使用责任制

5.建立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7/n51982.shtml
本文标签: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