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目前,您在三一重工的信息化工作着力点有哪些?
何宗东:把三一重工的信息系统做深入应用,规划和应用新的技术。以前为了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匆匆忙忙地开发系统,无暇顾及系统中的小问题和不友好的地方。现在有时间了,我们要对有些系统进行重构,有些系统需要整个重写,有些系统是部分重写,也就是系统优化。打个比方,信息化就像我们国家的高速路一样,以前的高速公路是零零星星地建,现在信息技术发手段发达了,我们要变成快车道,车道也要加宽;过去技术手段落后,在河里不好造桥,就要绕过去转个弯,现在技术手段发达了,在河里造座桥路就直了;过去遇到山,修盘山路过去,现在可以开隧道。在高速路上不的同车走不同的道,我们的信息化也是如此,不同业务应用可以走不同的道,比如视频应用有一条道,ERP应用有一条道,我们的邮件、客户服务等都可以按一定的规则形成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不同道路。再比如,过去有的高速公路和别的高速公路中间有一段是不衔接的,我们的信息系统以前也是这样,现在要把不同的信息高速公路间架起桥梁,打通信息孤岛。有一些接口很麻烦,人工收费可以改成自动收费,这样信息之间就会安全有序地沟通,信息系统就会变得有序运行。
引领信息化的“四驾马车”
笔者:未来,三一重工在信息化方面有哪些发展规划?
何宗东:三一重工在国际化进程中,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三一重工非常重视信息化的规划,我们的信息化有四个发展方向,即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
笔者:三一重工的移动应用状况如何?
何宗东:三一重工的服务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支撑是不可行的。目前,我们的服务已经发展到了用移动设备对客户进行支持,我们的呼叫中心通过移动应用给客户派单,我们的工程师用手机定位机器设备到现场去服务,可以从手机上接收订单,查询要服务的客户对象的资料,也可以查询机型、配件等相关资料,工程师服务完后通过手机拍照可以报工、进行配件的报销等。这些手段缩短了服务时间,为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笔者:您认为移动应用有哪些好处?
何宗东:三一重工对移动应用有深入的应用,我们开会不用笔记本,内部有很多iPad,去年我们一次性购买了1500台iPad,开会资料可以通过iPad显示,这为公司节省了四五百万元。此外还有间接效益,过去开会的资料需要很多人进行修改,还要打印、装订,非常费事,也不环保。移动应用带来了很多便捷性,也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笔者:云计算是现在企业关注的热点,目前三一重工的云计算应用处于哪个阶段?
何宗东:云计算的应用在三一重工有了雏形或者说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完成了虚拟化。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业务都在虚拟化平台上运作。我们也在对制造过程中的云计算进行探索,我们的办公OA初步可以实现私有云运算。我们也在考虑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把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些方面都在探索,暂时还没有成型的东西,但一旦做出来会为企业提供很强的竞争力。
笔者:您如何看待大数据的价值,目前三一重工是否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
何宗东:无论是Facebook、雅虎、谷歌还是阿里巴巴,都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带来了很强的竞争力,很简单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用低端的服务器取代昂贵的服务器去实现昂贵服务器才能实现的运算功能。大数据的分析在我们的业务中也有应用,大数据分析能够给业务带来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和目标。目前,我们在客户方面、应用生产、控制质量方面开始进行大数据的探索。
笔者:对于企业社交网络,您有哪些看法?
何宗东:社交网络是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我们也在探索和应用企业内部的社交网络。在三一,我们有内部员工的沟通交流平台,有企业的信息发布共享平台。我们在应用企业的基础通信工具,也正在规划通过基础通信工具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交流,有效地提高沟通效率,改善办公环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受。
信息化是企业的神经
笔者:在加盟三一重工之前,您一直在外资企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经历过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的熏陶,您对信息化工作有哪些感受?
何宗东:如果说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那么信息化就是企业的神经;如果说财务是企业的心脏,那么IT部门就是企业的大脑。企业没有血液马上就会死亡,那么它没有信息是可以存活的,这是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智能的一种具体体现,它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催化剂,它自身不一定是竞争力。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