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德国迎来“智能电网2.0时代”(3)

  • 来源:中国智能电工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8-08

更多

智能电网2.0起步

7月起,德国四大输电网公司共同推出灵活投切负荷调峰平台,这是智能电网进阶到2.0版的重要标志:这意味着智能电网的重要标志负荷跟随发电出力得以实现。

此平台的推出是基于2012年底最新调整的能源经济法相关条款规定。根据规定,四大输电网公司将会每月提出总量为1500MW的调峰容量的招标公告。灵活投切的负荷将分为立即投切和迅速投切两种,立即投切负荷需要在1秒钟之内通过自动调频控制完成,迅速投切负荷需要在15分钟之内通过输电网公司调控完成。提供投切的负荷按照每MW每月收取2500Euro固定费用,然后根据实际被征召切断的负荷实现价格浮动,在40到400欧元每MWh之间。允许的竞价容量从最小50MW到最大200MW。提供容量的方式将会分为三种,每日征召或每周乃至每14天征召。

这个平台主要针对直接介入高压电网的大型用电单位,为大型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盈利方式,相当于提供一个可移动的小型调峰电厂----这也就是德国能源工业界主推的“虚拟电厂”计划里的重要一环。

其实这一自由投切工业负荷的举措即使算不上画蛇添足,但至少会非常容易让电网公司们挂羊头卖狗肉——作为全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坚强、最智能的德国骨干电网,备用电源之充足、电网拓扑结构之强悍,岂会容许电网调度人员脆弱到必须要甩掉大型工业负荷来保证电网安全的地步。

但是从战略意义上来讲,此项措施却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又往前推进了不止一小步。我们知道,智能电网除了要求在技术上实现设备自动化,更重要的标志就是对电网调度方式的颠覆:传统的电网一般是根据系统发电出力来调控负荷,决定每日的运行调度方式。但智能电网却从保持发电电源相对稳定的角度出发,要求负荷跟随发电的出力来智能调节,以期望更节省发电费用及二氧化碳排放。

尤其是当新能源大量分布式并网以后,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电网配置还是按照很久以前的格局搭建,一般电厂都在离煤矿等一次能源较近的区域建成,这样的电源配置方式很难适应现在的新能源综合电网的要求。

倘若风平浪静,或是天空飘过一大片乌云,本来计划中提供发电的风机和光伏电站受阻不能提供足够的发电出力,就必须推高其他传统电源如火电和水电的发电量。可是如果正好这些电源离负荷中心区较远,远水难解近火,何况还会受到输电线路容量的限制,因此这时及时的切断可供投切的工业负荷就是最有效也最经济的办法。

从经济角度来讲,此类可投切负荷的出现,也提供了更广泛的能源企业运营方式,也为各种投资进入电网运作提供了便利。简而言之就是,以前是发电上网赚钱,现在凭借做空也可获取大量收益。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8/n48955.shtml
本文标签: 智能电网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