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广东电网智能化的飞跃:建成全国最大规模设备智能监测中心(2)

  • 来源:中国智能电工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8-12

更多

令人惊奇的是,远在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所建设的大电网设备智能化广域监测诊断系统的电脑平台上,基于雷电、污秽、覆冰、外力破坏等多维度监测及三维可视化,实现输电线路地理空间、气象环境、运行状况全景智能展现和台风、雷电、洪水等灾害的精细化防控。同时,系统平台不单融合了各类设备信息,还可以作为设备诊断评价中心,实现了全网设备状态远程智能诊断评价,通过对设备全景状态信息,如:缺陷、试验、监测、工况等信息的智能综合应用,实现设备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决策等状态检修应用。另外,系统平台作为设备数据分析应用中心,实现全网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绩效分析,通过运行风险日提示、设备缺陷周分析、技术监督月报告、资产状态年评价,完成设备家族缺陷挖掘和全生命绩效评估。

电网运行监控走信息化道路

随着广东电网跨越式发展,电网规模与设备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电网管理还面临现代企业减人增效的发展背景。电网设备规模与人员配置矛盾凸显设备故障风险,变电设备故障难以有效预防。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运行中的 500kV变电站达40座,220kV变电站318座,110kV变电站1606座,共计2279座,且年增速日益提升。2005 -2009年,广州供电局变电站规模与试验人员数量基本保持零增长,但是变电站数量增加45座,增幅高达27%。

同时,伴随着广东电网输电线路总长度日益增加,线路跳闸事故也频繁发生。王红斌坦言,对于线路故障跳闸如果以人工巡线方式来检查故障点,工作量极大,因此如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准确定位输电线路故障,指导线路运维工作,开展线路跳闸故障原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降低故障跳闸率,可大大减小巡线工作量,并可提高供电可靠性,是电网生产实际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输变电设备全景一体化信息平台缺失,不能实现设备全方位监控管理和状态综合智能分析。据了解,传统电网运维管理因应各方面需求,建设了目标各异的多个专业系统,与设备状态信息相关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均为相互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由于各类信息的数据特点和模型存在巨大差异,对现有信息系统的简单组合远远无法满足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需要。如果能够在全网建立一个统一的设备实时监控中心,综合设备传统运行、管理、试验、检修,以及多种在线监测技术、视频图像信息等数据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与状态智能分析,就能有效掌握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降低设备故障风险。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项目组通过对高压、绝缘、自动化、信息多专业合理组织分工,将本项目分为“电力设备智能化远程监测诊断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属地化运维模式下输电线路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输电线路多维可视化智能管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三个子课题开展研究,项目秉承“大平台,多应用”技术理念,全面融合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信息、设备运维与作业管控信息、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信息、设备调度运行信息、设备生产管理信息、雷电监测信息、环境污秽监测信息,研究建立统一模型的设备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全方位、可视化、综合智能管控。

项目效益

项目平台在全省电网推广应用

该项目完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示范,成功建设广东电网电力设备远程监测诊断中心系统,实现了对全网设备的实时准确预警、深度信息融合、综合诊断评估、科学决策分析和智能精准管控,为保障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用户可靠供电,做出重要贡献。

据介绍,项目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广东电网公司原21个地区供电局,研制应用大电网设备智能监测系列终端1000余套,成功监测1542台/相主变压器、2672个GIS间隔和1450个输电线路单元,及时监测发现20余起可能导致电网事故的重大设备隐患。通过项目部分研究成果产业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3亿元;通过减少设备监测系统投资、降低设备故障损失、避免过度检修试验支出可为广东电网带来间接经济效益接近5亿元。

项目在大型保供电活动中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项目成功应用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保供电活动,实现了对涉亚、涉大重要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保障了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王红斌展望,项目组研究建成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智能实时管控平台填补了国内外区域大电网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分析管控领域的空白,所采用的部分技术属于国内外首创,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在南方电网及全国的电力企业进行全面推广和应用的条件,特别是随着国家有关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该科研成果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8/n49008.shtml
本文标签: 智能电网   自动化   控制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