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国产PLC仍需努力 OEM市场或成下一竞争高地?

  • 来源:中国电子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8-14

更多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根据市场形势与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多品种、小批量、不断翻新汽车品牌型号”的战略。要实现这个战略决策,依靠原有的工业控制装置显然不行,而必须有一种新的工业控制装置,它可以随着生产品种的改变,灵活方便地改变控制方案以满足对控制的不同要求。

1969年,著名的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GM的功能要求,研制出了这种新的工业控制装置,并在GM公司的一条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上首次运行取得成功。由于这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编程改变控制方案这一特点,以及专门用于逻辑控制的情况,人们称这种新的工业控制装置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

从此以后,PLC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而它,也成为了世界工业控制技术的革新之剑,一个由PLC开启的工业控制新时代由此形成。

从1968年至今,PLC已经走过45年的历程。这45年间,无论是技术、市场还是应用,PLC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PLC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工业控制市场的宠儿,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

PLC市场:兵家必争之地

PLC在我国的发展已有长达30余年的历史,中国PLC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44.3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79亿元,随着“十二五”提升装备自动化的提出,业内预计PLC市场将处于持续增长状态,201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90亿元。如此规模,使得中国PLC市场早已成为各自动化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PLC市场早已成为各大自动化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我国应用的PLC,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品牌,称其为群雄逐鹿,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些品牌在行业上都有各自的范围。大中型集控系统采用欧美PLC居多,比如西门子罗克韦尔自动化等;小型控制系统、机床、设备单体自动化及OEM产品采用日本的PLC居多,三菱、欧姆龙等。欧美PLC在网络和软件方面具有优势,而日本PLC在灵活性和价位方面占优势。近年来国产及中国台湾PLC品牌凭借良好的性价比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大多主要应用在小型控制系统。

OEM市场或成下一竞争高地?

当前我国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占中国总能源消耗的51%,其中OEM行业占9%,而各种机器则必须至少提高效率达6%,才能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节能目标,与高能耗相对应的还有极低的利润值。如此窘境令中国OEM厂商迫切需要提高机械的自动化水平,来改变现在的市场格局。PLC作为典型控制产品,自然成为了OEM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的重要工具。OEM市场也成为PLC产品的重点应用市场,其中纺织、包装及机床在PLC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然而,OEM市场主要使用的是小型及微型PLC,使用大型PLC的比例几乎为零。所以,长久以来,日系、国产及中国台湾品牌一直占据OEM市场的主流。但从2012年开始,我们开始发现,一些原本主要倾力项目型市场,以大中型PLC为主要产品的厂商也开始将目光锁定在OEM市场。

2012年, 罗克韦尔自动化推出与ControLogix系列产品一脉相承的CompactLogix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不仅具有灵活性高、开发时间短、简便易用的特点,而且其简化的功能、紧凑型的设计使其将罗克韦尔自动化集成架构的优势扩展到中、小型应用,为OEM客户提供最优选择。

无独有偶,2013年,施耐德电气隆重推出“睿易”系列,特别针对中国OEM客户在自动化生产及成本投入方面的核心价值诉求,具备性能卓越、可靠安全、简单应用与高性价比等协同优势。"睿易"系列包含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运动控制人机界面等产品,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暖通空调、电梯、包装等行业的普遍认可。OEM是否会成为下一个PLC的竞争高地?还需拭目以待。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8/n49049.shtml
本文标签: 自动化   PLC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