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新兴技术革命接踵而来 中国如何应对?(2)

  • 来源:科技日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8-19

更多

新一轮技术创新将引发生产方式变化,但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变国际分工格局

1.数字化制造将使一些行业个性化、分散化生产增加。

在大规模生产中,改变产品结构和外形往往成本很高,只有在大批量下生产相同的产品,才能压低成本、提高收益。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数字化制造使得生产流程变短,特殊劳动技能要求降低,个性化生产成本下降,个性化设计和生产更加容易,加上信息网络的覆盖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可以激发出更多的个性化需求。

为更快响应市场需求,企业会更多选择在消费地进行制造,个性化、分散化生产的情况会增加。从而会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全球生产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产业分工体系可能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延续产业链分工,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资料领域;另一是靠近市场需求的就地生产,主要集中在个性化需求突出的生活资料领域。后一种趋势将使全球化呈现新的发展方向,对地区产业格局逐步产生深刻影响。

数字化制造使直接从事制造的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在产业竞争力的地位下降,有可能会加快削弱我国的比较优势。此外,知识产权、设计、软件、品牌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提高,这些非物质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的短板。

2.未来5年大规模生产、集中生产仍将占主导地位,国际分工格局不大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重大改变。

针对当前出现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现象,有关分析主要归因于数字化制造。我们感到,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要素成本上升、发达国家要素成本降低、质量控制、知识产权保护、高端人才需求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数字化制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

未来一段时间内,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等新兴技术面临成本、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市场应用等制约,还难以在短期内产生革命性影响,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开拓了新的世界。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进一步缩短地理空间,但“在线合作创新”无法完全代替面对面的技术交流,大量缄默性知识的学习和传导是信息技术无法解决的,产业集群在降低生产成本、激发创新、集体效率等方面仍有优势。这也正是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大众狼堡汽车产业集群,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所在。

根据德勤有限公司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联合研究,未来5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仍将位居全球第一,以大规模集中生产为主要方式的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竞争力排名普遍在提升。尽管这一结果存在争议,尤其是美国制造业复苏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间接反映了该机构关于未来5年大规模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的判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增强忧患意识,借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兴起,巩固和提升自身比较优势,构筑新的优势,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技术创新面临三重任务,在推进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的同时,必须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中国技术创新面临补课、扩展、迎新三重任务

当前,我国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后期阶段,工业化尚未完成,还存在为过去技术革命“补课”的任务。同时,面对当前全球正在兴起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标志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应扩展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还要未雨绸缪,积极推动生物、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布局”。

2.重视基础能力建设,防止一哄而上,盲目跟风

近年来,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要素成本上升的挑战,各地对新技术、新产业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都很重视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以加快自身发展。但也发现不少地方过度追逐热点,没有从自身特色和优势来发展,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情况突出。而在产品工艺、质量、品牌、技术、管理等基础能力建设上,花功夫不够,结果几年下来技术和产业反而显得滞后。

应加强国家整体战略部署,引导各个方面以务实理性的态度对待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确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健全企业、区域创新的激励和倒逼机制,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形成合理分工,提升把握新机遇、驾驭大局的能力。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8/n49135.shtml
本文标签: 自动化   工业   智能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