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新兴技术革命接踵而来 中国如何应对?

  • 来源:科技日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8-19

更多

科技专论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技术创新日趋活跃,我国应抓住全球技术产业竞争格局变革的机遇,统筹处理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以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发展主动权。

全球正处于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阶段,技术创新渐趋活跃,面临新的经济增长机遇

根据全球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每五六十年为一周期的规律,过去200多年,全球经历了机器工业、蒸汽机、电气及重型机械、内燃机及其应用、信息技术5次技术革命。目前,仍处于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标志的第五次技术革命时期,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进入到广泛和深度应用阶段,将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也正孕育新一轮技术革命。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技术创新活动在经历短期低潮后迅速恢复。全球企业研发投入和国际专利授权增长率于2009年跌入谷底,但2010年就出现反弹,2011年国际专利授权数增长率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点。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已分别成为全球专利申请增幅最快和申请最多的领域。大数据、智能制造、3D打印、页岩气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机器人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的新技术成为研发热点。

技术创新蕴含了新的经济增长机遇。新技术的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将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据预测,大数据每年可为美国的医疗服务业节省3000亿美元,可为欧洲公共部门管理节省2500亿欧元。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化工和其他工业产品领域的贡献将占到35%,对药品和诊断产品领域的贡献达到80%,对农业领域的贡献达到50%。2010—2020年,全球节能产业投资将达2万亿美元。未来10—15年全球纳米相关产品市场将超过1.3万亿美元。

但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和新经济模式的形成尚有一个过程,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有限。同时,关于新一轮技术革命在哪些领域、何时发生也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的判断认为,未来二三十年间,全球可能会进入到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革命时代;也有判断认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是新生物革命。

国际技术竞争空前激烈,发达经济体在技术创新上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有机会进一步缩小差距

在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前,发达国家为保持其科技与经济的领先地位,新兴国家为后来居上,都纷纷把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对人才、技术标准、平台以及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将成为竞争的焦点。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在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发达经济体在全球创新投入比重上下降,但其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创新潜力仍然很大,尤其是美国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创新投入是中国的两倍。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的29.6%、欧洲占24.6%、日本占11.2%,三者合计接近全球的2/3。据调查,发达国家在影响未来研发走向的十大关键性领域中全都位居第一位,其中,美国8项第一,德国2项第一。在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中,30所来自美国,11所来自欧洲,4所来自亚洲,3所来自加拿大。还有的研究指出,对美国创新的潜力,统计学和统计体系缺少相应的衡量指标,其潜力或能力并未得到足够反映。美国独特的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使其仍将维持世界新技术研发中心的地位。

中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可望进一步缩小。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与国外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不少领域的差距由过去的“望尘莫及”发展到现在的“望其项背”。2011年我国研发支出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占全球的比重由1993年的2.2%增加到12.7%。专利申请数跃居全球第一,国际专利申请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在影响未来研发走向的十大关键性领域中,我国有8项进入研发领先国家前五位,其中,在农业和食品生产,军事航天、国防安全,能源生产与效率,信息与通信4个领域进入前三位。未来5—10年,如果我国能够抓住全球技术产业竞争格局变革的机遇,加快改革不适应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企业家精神,依托庞大的市场应用空间、稳定较快的经济增长和“科技人口红利”,技术创新有望取得新的突破,成为全球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之一。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8/n49135.shtml
本文标签: 自动化   工业   智能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