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新方案:智慧交通?(2)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8-23

更多

记者:上述的技术变革如果能够兑现,当下的城市交通问题是否能迎刃而解?

刘斌:技术的发展将为当前的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城市交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和私人交通拥堵。

第一,当前的交通拥堵问题,主要是道路和车辆使用不均衡的问题,并且因为信息的不透明,拥堵还会加剧这种不均衡。不均衡不仅仅体现在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不一样,同样还有车辆的速度不一样导致的道路通行效率的下降。但如果供需双方信息都很明确,最优方案的出现就成为可能。通过合理引导交通需求,规划更好的交通线路,可以使得道路使用更均衡。

第二,基于信息资源透明,提高道路的使用率、车辆的使用率,实现交通资源的优化。目前,私人购置的车辆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停滞状态,每天超过20个小时,减少了车辆的停滞也就减少了对停车场的使用。那也意味着在既有的设施下我们能够容纳更大的交通量,实现效率的提升。

如果城市交通是按照我们前面设想的远景去发展的话,交通管理的模式和内容都会发生巨大变化。我们现在的交通管理是通过交警队的方式去管人和管车;以后,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以信息为核心来进行管理。公安、交警的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的运营和调度系统,相关的大型商场、医院、停车场的交通资源配置方式,行人疏导,私人交通系统都将发生改变。而我们现在的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体制,能否适应这样的信息化发展?还有一个大问号。

投融资模式嬗变:政府不再是唯一投资主体

记者:按照这样的城市交通远景设想,今后哪些产业会是投资的重点?

刘斌:交通的发展方式会发生大改变。原来我们的交通发展方式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当然基础设施建设今后还是需要,但发展的重点将更多在于信息手段发展,包括道路相关的传感系统、信号系统、智能终端,也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消费如何在交通领域实现对接,我们认为这将是未来的投入重点。目前这块的投入并不够。

这部分投入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城市的发展,相关的产业应该有所培育和发展。我们不应该把大量的资源集中在传统智能交通领域,如红绿灯信号控制、闸道口的通行能力改善等方面。在技术投入和政策导向上,我们投向新的指挥交通领域,如卫星导航、无线网络、车智能化、传感器、智能终端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系统、公交车和出租车的智能化,这些应该是未来智慧交通的产业方向。

记者:城市交通的投资政策会有何种变化?

刘斌:我们原有的城市交通投资政策主要是以服务公共产品为基本定位的财政投入方式为主,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财政投入和私人购车投入两大体系,所以政策上通过收费甚至是多收费来抑制私人服务。智慧交通的情况下,私人交通会和公共交通逐渐融合,那么传统的投融资政策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这里面,既有传统的政府投入的内容,包括减少拥堵、减少污染、提高道路的使用率,也存在运输企业因效率的提升而获益,受益方和过去公共受益、私人交通受损泾渭分明的情况不同了。所以,原来以政府大规模投入为主的方式就不是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唯一方式。

现在关于交通的信息产业都没有形成盈利模式,我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如果以政府提供公共财政为支出方式,那么私人投资的方式就会完全被挤出去。显然,信息的服务是有收费可能的。城市交通的体系中,应该建立起私人投资的投融资体制或参与方式。这和现在倡导的民间资本引入基础设施建设大方向也是相一致的。

智慧交通系统或者说未来城市交通系统需要建立新的投融资机制,使得各方面在这个大蛋糕中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和配置。刚才说的那些内容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可能是政府做基础的平台,而不同的功能模块由不同的投资主体来承担,这是可行的。比如道路系统,政府投入更多一些,而停车场系统可能就是不同的公司在运营。希望在未来智慧交通系统中,不同的主体应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那么城市交通的变化才可能落实到地,所以我们需要去划定,城市交通里面,什么是普遍服务,什么是一般的服务。

可以预期,基于新技术引导的城市交通,将会对我们的出行方式、发展方式、相关产业的投资和投资政策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8/n49226.shtml
本文标签: 智慧城市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