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
虽有《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的下发,但是一直以来针对生物质能项目“先补贴后建设”的措施极易带来弊端。专家表示,不仅补贴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整个机制缺乏能源主管部门、技术部门的参与。制度怎样更有利于监管,更显公平、公开,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我国目前80%的生物质能项目都靠国家补贴,每个省不少于50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国家投入近200万元。这么大的一笔投资,我国的补贴政策是先投钱建设,项目竣工后进行简单验收,但是后期维护、监管等程序则很少有人问津了。这样极易造成企业通过以建生物质能项目获得国家补贴,但是建成后却靠主营其他业务来挣钱,无论获利与否都造成专项资金的浪费。国内目前除了一些有雄厚资金和优良渠道的大国企挣钱外,真正通过生物质能业务盈利的企业还很少。
另外,我国的财政补贴还有一定的进入门槛。财政部规定,企业注册资本金要在1000万元以上,年消耗秸秆量要在1万吨以上,才有条件获得140元/吨的补助。这对一些中小企业无疑是一道很难跨越的门槛。
据了解,与中国补贴形式相反,德国的生物质能建设采用“先建设后补贴”的方式。企业或个人在投产生物质能项目时,是个体的商业行为,政府可以贷款帮助建设,但是不给予补贴。项目建设完毕,每发1度电,或者每产生1立方米沼气,政府开始根据产能进行相应的补贴。项目产生的效能越大,获得的补贴就越多。这样不仅鼓励了企业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和开发,还有效避免了“面子工程”导致政府补贴资金的浪费。
政府补贴后期监管的不到位,还容易造成企业不愿意花较高成本进行研发以及对先进设备的引进。中国农林生物质原料复杂多样,品质差异巨大,因此需要一套性能稳定、可靠的燃烧设备以适应中国复杂多样的燃料。
我国虽然长期以来积累了很先进的燃煤锅炉设计制造技术,但是对于生物质专业燃烧锅炉设计和制造却经验不足。没有一套好设备,项目难以保证稳定运行或者效率低、能耗高,盈利就很困难。在政府补贴有限、后期监管不到位的前提下,企业很少会购入昂贵的高端设备。
除了补贴,政府还可以依靠税收手段促进生物质能的利用。据了解,30年前的瑞典就开始对化石燃料征收环境税,使利用生物质来生产热能相对更为便宜。目前,瑞典全国只有不足5%的家庭用热能来自于煤炭或石油。此外,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地区,瑞典利用燃烧生物质进行发电并向供热网络注入废弃的热能进行集中供暖的方式。
中国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要想成为新能源的后起之秀,除了努力解决打破燃料收购地域限制、建立新的燃料收购模式,政府建立更有效的补贴机制外,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也必不可少。正如世界生物质能协会主席HeinzKopetz所希望的一样,他号召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世界生物质能协会等国际性组织一起努力,编制已经取得成功的生物质能源政策的案例。这样,政策制定者可以为他们的国家选择最好的生物质能源战略。通过学习别国的经验,每个国家可以加快向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体系的转变。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