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3D生物打印产业化 北京积极布局(2)

  • 来源:和讯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9-03

更多

北京市拥有全国大多数参与3D生物打印的重点研究单位,基础研究工作不仅居国内前列,而且部分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相关产品化的工作却未开展。例如,用于诊断和手术规划的体外复杂三维模型制造,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目前在临床上应用仍然较少。

此外,目前很多从事3D生物打印研究的单位往往以研究生课题为主,缺少产业下游单位对接。

目前3D生物打印研究虽然得到了多方面的资金支持,但多集中在上游的基础研究领域,而在实用性研究上的投入较少,不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

北京发挥优势积极布局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主任肖澜表示,北京从事新材料研发的主要科研机构有60多家,国家在北京的材料科研单位约占全国总数的40%,人才和科研条件储备丰厚;工艺和装备方面,北京3D打印技术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临床机构方面,北京集中了全国大部分优势医疗专业资源,现有不同级别和等级的医疗机构近500家,使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因此,北京要实现科研院所、企业、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各要素联动,加速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进程。

孙伟建议,北京应选择两三个产品系列重点给予支持,协助成立产业化运作的公司或集团公司;在北京市范围内形成集中度高的3D生物打印高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注重支持在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具有原创性的科研和开发;筛选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吸引境外资源,与北京的3D生物打印企业或科研单位合作。

据了解,北京市已将3D打印技术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在即将出台的“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3-2017)”中,3D打印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热点纳入其中。此前,北京已经设立3D生物打印项目3项,分别是基于电子束熔融技术骨科金属内植物的研制、电子束选区熔化双金属快速制造系统开发、激光快速3D打印种植牙。

据悉,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未来将通过建立3D生物打印技术各资源间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搭建产学研用的互动桥梁,促进各资源要素间的紧密合作,推进北京3D生物打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9/n49419.shtml
本文标签: 3D打印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