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3D生物打印产业化 北京积极布局

  • 来源:和讯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9-03

更多

今年4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宣布成功用3D打印机合成药品;6月,美国华盛顿儿科医学中心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全球第一颗像正常人一样跳动的心脏……接连不断的消息让人们相信:3D打印在生物医疗领域将发挥神奇的作用。

在我国,3D生物打印的热度近年来正持续发酵,而生物医疗领域是3D打印技术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向。我国3D生物打印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如何?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日前主办了3D生物打印前沿技术研讨暨成果对接会,邀请来自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和应用领域代表围绕北京3D生物打印产业发展展开探讨。

3D生物打印刚刚起步

在中央“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生物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孙伟看来,国外研究机构在3D生物打印前沿领域取得突破意义重大,但要达到产业化和医疗应用,为时尚早。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通过对国内外3D生物打印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发现,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制作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分析的原型;二是制作无生物活性,只承担支撑作用的金属植入体,最常用于牙科和骨科;三是制作具有生物活性的局部组织,如血管等;四是制作具有完整生命功能的整体器官。

目前,前两个层次的应用较为普遍,例如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造的助听器、矫正牙套早已进入商业化阶段,3D生物打印外器官模型也成为个性化临床手术规划、手术导航及医疗的重要手段。第三个层次目前仅有个别应用,“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水平实现了3D生物打印的第四个层次应用,但这一成果要真正产业化、实现广泛应用,预计要15年后。”孙伟预测。

北京安泰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德增认为,远程医疗、个性化医疗是全球医疗的发展趋势。3D生物打印技术采用不同的“油墨”材料可以制作出各种人造器官和组织,能够满足临床个体化要求。金属、树脂、石膏、陶瓷、高分子、生物大分子等均被创造性地应用于3D生物打印。

不过,孙伟表示,由于3D生物打印技术目前刚刚起步,各个技术组成还处于各自独立发展及研究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

受多重因素制约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卫东表示,现在大家都在谈论3D打印,但真正了解什么是3D打印的人却很少,毕竟这是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具体到3D生物打印,更是材料科学、生物学及临床科学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需要以材料、工艺、装备及临床医学机构的密切合作为基础。

材料是制约3D生物打印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3D打印工艺适用不同的材料体系,而与3D生物打印密切相关的生物材料,目前仍然处于独立研究状态,还没有专门为3D生物打印供应的材料。特别是3D细胞打印,要求细胞外基质材料有很好的细胞相容性、营养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而目前采用的多是明胶—海藻酸钠等普通的组织工程用材料。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唐志辉则表示,由于医疗用品要经过漫长的临床应用阶段和严格的审批制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3D生物打印应用的推广。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9/n49419.shtml
本文标签: 3D打印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