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机器人在中国异军突起(2)

  • 来源:中国新时代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9-10

更多

李刚指出,每个行业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这促发了工业机器人的利用需求,当前ABB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开发新的应用市场。但由于各行业的需要不同,要求研发和生产企业对行业非常了解,同时还要掌握行业标准、安全性要求,这就成为所有公司在开拓新兴市场和应用领域时都会面临的问题。

在采访中,李刚多次强调ABB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他认为这是ABB机器人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从技术本身来讲,机器人技术是没有区别的,其速度、精度、工作范围都是统一的,采用国际标准。但在应用环节上,机器人一定要适合中国制造业的应用,适合具体企业的生产环境,所以一定要通过本地的服务团队和研发团队,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例如,安装一条生产线,是全自动还是半自动,都需要认真研究。中国有些行业或者企业可能还不适合全自动、无人控制的生产线,这会增加很多管理成本。在半自动生产线中,如何把人和机器结合起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技术,来解决安全、简单操作的问题。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迅速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05-2012年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到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达到3.2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国。

李刚说,“身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感到极为骄傲和振奋。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势必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中国,因此ABB将通过创新研究,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领域,继续扩大工业机器人在华业务。”

机器人的应用已成为全球工业世界的必然趋势。在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新工业革命”,试图抢占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以争夺国际产业竞争主导权。英国经济学家保罗·麦基里认为,以互联网、新材料和新能源为基础,“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而“数字化智能制造”的主体就是工业机器人。

当前我国工业市场面临的不利局面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步从中国向东南亚各国转移。为了重塑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工业转型升级,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要大力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

该项规划的出炉,彻底引爆了已经相当炙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正如李刚料想的一样,其他机器人国际巨头们也看到了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前景,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它们不再满足于将中国作为一个产品销售市场和技术服务市场,而是要和ABB一样在中国开辟生产基地。

6月22日,日本大型产业用机器人公司安川电机在中国江苏省常州市建设的大型机器人生产工厂开业,这是安川电机甚至日本机器人业在海外的首个机器人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为12,000台套机器人/年。

已有累计3,000余台机器人销往中国市场的韩国现代重工也不甘落后。据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透露,2013年以来,现代重工谋求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已经对上海、北京、广州、盐城等地进行了考察。

机器人巨头纷纷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中国该是喜是忧?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本土机器人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进一步扩大。

虎口夺食

相对于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实用期,80年代进入普及进步期,并且迅速建立起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即由安川、发那科为代表的机器人本体企业和以帝人、谐波为代表的关键部件企业组成,中国的本土企业直到2000年以后才真正开始切入机器人产业。因此才有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起步较国外晚了几十年”的说法。

十年磨一剑。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也有了显著的突破,先后涌现出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博实自动化、埃夫特、巨一焊接、沃迪、青岛软控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企业。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对会员单位(国内前7家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的统计,2011年中国机器人产值不足6亿元,到2012年底,则超过10亿元,增长67%。但这一成绩,距离国内工业机器人业界制定的年产值达3,000亿元的目标,还很遥远。

2000年,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被视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拓荒者,如今是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龙头老大。

因为有科研所的背景,新松机器人从一开始就走自主研发之路。据新松公司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介绍,新松组成了一千多人的研发团队,专门攻克机器人的核心技术。2007年,新松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AGV车被通用汽车上海工厂“相中”,并被通用汽车纳入全球采购平台。借着通用汽车的平台,新松机器人也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刚开始,出口的主要是移动机器人,后来也带动了我们的自动化立体装备等。现在出口这块占整个公司业务的20%左右。”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9/n49547.shtml
本文标签: 工业机器人   智能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