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机器人在中国异军突起(4)

  • 来源:中国新时代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9-10

更多

ABB机器人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构成来挖掘新的应用领域。李刚指出,如今中国80后劳动人口中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强,受这一因素影响最典型的工业行业将是电子行业,特别是其中的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行业,这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重点之一。据了解,ABB速度最快、精度最高的六轴机器人IRB120——“中国龙”,已经成为3C行业中非常抢手的工业机器人,而这款机器人正是中国团队研发出来的。

在外资品牌垄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本土企业的日子仍显艰难。但已经踏上这条大船的广州数控董事长何敏佳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尽管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巨大,但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关键技术、性价比优势以及品牌影响力终究会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

寻找后方的力量

在7月1日召开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EO圆桌会议上,共有7位机器人制造商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上海ABB工程公司、柯马(上海)工程公司、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公司、库卡机器人公司、安川电机(中国)公司、新松机器人公司以及广州数控。中国本土品牌机器人企业代表的比例还不到30%。这种席位数的差异,正是对中国机器人产业与国外差距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本土机器人企业是突围战中的主力,参加了圆桌会议的新松和广州数控无疑处于先锋地位,但无论如何,要想取胜,实现内外资品牌机器人共同繁荣的景象,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还需借助后方的力量:科研技术的支撑与政府的支持。

虽然中国机器人产业化起步很晚,但是机器人技术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在一些研究所的实验室里。随着1986年启动“863”计划后,更是涌现出了一批研究机器人技术的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一时间,上百家大学、研究所及以沈阳新松、广州数控为代表的研究型生产企业,在机器人技术研究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机器人技术研究在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实验室里进行得热火朝天。然而,这种繁荣景象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遗憾。

作为实验室里研究机器人技术的一员,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高峻表示,通过二十多年863计划、国家基金等科研资金的支持,各个实验室跟踪国外最新技术,确实出了不少新的机器人成果,但是最终被批量化生产的机器人产品却很少,即成果转化率低。

这种情况在北理工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同样存在。据高峻透露,该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真正算作被市场化了的,主要是一些他们为科技馆研制的展示机器人。

据了解,实验室研制的机器人成本基本都在几十到上百万,期间的人工科研投入更是无法估量,且这种巨额的机器人科研投入还在继续,但这些成果大多只能摆在实验室展示厅供参观,科研的价值难以扩大化实现。

这就是当前横跨在我国机器人技术研究与机器人产业之间的一道沟壑:产学研脱节。

高峻说,他们也曾与一些工厂、企业有过合作联系,刚开始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热情普遍很高,但因为企业以追求盈利、效益为目标,而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突破往往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这种合作也就往往不了了之。另外,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机器人技术的产权保护做得不够好,也成为实现产学研一条线的阻碍因素。

“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是大国崛起的契机。地处偏远的英国,靠的是机械革命,德国靠的是化工、电力革命,日本靠的是电子、钢铁、汽车等。机器人的竞争,是压力更是契机,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对中国可能是一个机会;丧失了,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追赶。”高峻指出。“所以说,加快机器人技术研究,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条路。若能建立起以企业加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研发、生产一体化模式,在国内机器人创新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时,是至关重要的。”

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推动机器人技术研发进程,更能为企业培养具有实操经验的大批技术骨干人才。这一点的重要性已被ABB机器人公司意识到。

李刚坦言,为了适应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之路,未来几年,ABB除了加大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本土人才培养外,更重要的一步是加强与本土企业、科研院校的合作。

在201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透露,《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很快会正式发布。他表示,指导意见将统筹规划围绕工业制造领域实际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强调产业布局,引导机器人产业平衡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体系。这个意见的出台,将有助于发挥政府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力量。

作为一名长期的机器人产业观察者,左世全对于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力量,有更深入的思考。他说,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提高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程度,除了国内企业自身努力、科研机构高水平技术支撑外,国家强力的政策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9/n49547.shtml
本文标签: 工业机器人   智能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