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恩晶也回应道,“从这一两年的市场反应情况来看,大概有50%的企业是因为用工成本高,逼迫自己转型使用机器人,其他50%的企业则是考虑要提升产品加工质量、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EO圆桌会议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未来的中国,一般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的应用将会加强,除了传统的汽车行业,在物流搬运、电子电气、食品饮料、生化制药等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也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发展指点迷津。他说,“在国际上,有些领域机器人的应用还是空白,如水下机器人、采矿机器人等,只要我们努力抢占制高点,就能走在世界的前面。”
何敏佳则为未来的工厂描述了一幅场景:重复性的劳动、脏活累活,都由机器人来承担,3-8年后,工业机器人将会得到大量运用,未来将会是“厂厂都有机器人”。
然而,当记者问及工业机器人未来是否能覆盖全行业领域时,李刚说道,“目前谈论这一议题稍显武断,在一些工业化程度要求不高的领域,比如小批量生产线,或者私人手工定制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介入可能不会太多。”
虽然在珠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的年增长速度已达到了30-60%,尤其在装配、点胶、搬运、焊接等工业领域,已经掀起了一股机器人使用热潮。但某位从事机器人开发的业内人士承认,即使在珠三角的电子厂,他们也很少能见到成功让工业机器人替代包括梳理走线、装嵌电子组件、特定螺丝的穿扣、吸取RT布等人手装配的例子。
深圳众为兴机器人事业负责人常海生也表示,“机器人不是万能的。(在电子制造业里)不要说富士康的生产线,国外完全没有人的电子工厂也不多。”
如此看来,即使实现了“厂厂都有机器人”的美好愿景,也不能完全“解放”劳作在各条生产线上的工人。
左世全说,现在就担心“我们会不会失业”的问题,有点杞人忧天,因为中国离完全实现机器人的普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劳动者应当从机器人的普及趋势中得到启示,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即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和素质,从普工逐渐向技工甚至工程师转型。
经济学家智强则认为,因为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势必会节约出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他们将会进入其他产业领域如服务业,继续创造社会财富。但是,如果产业结构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劳动者不能受到较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到那个时候,被机器人替代了的人就会真的失业了!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