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家用机器人:物联网时代的三重跨越(2)

  • 来源:新华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9-11

更多

机器人如何走出实验室

一个烹饪机器人30余万元,一个太极娱乐机器人1万余元,一个全自动扫地机8000余元……这样的价格,令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保姆”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调查中,本刊记者发现,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面临成本居高不下、功能定位不清晰以及智能化标准不确定等瓶颈。

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家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大障碍。“决定家用机器人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三:材料、技术、生产规模。”韩力群指出,目前主要卡壳在关键技术上,产学研结合还不够,从技术层面向应用层面的转化还不够;另一方面,缺少工业流水线。“如果只做一两个机器人,平摊下来每件成品的成本就会非常高,一旦实现批量生产,价格完全能够降下来。”

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先进机器人中心主任李成荣看来,除了成本制约,对家用机器人的功能定位也非常关键。“过分重视技术而忽略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制约着服务机器人商业化。”他表示,智慧家庭对家用机器人的需求,将推进家用机器人走向市场化的步伐。

机器人走向市场还存在智能标准化的问题。在接受采访时,很多市民对智能家用机器人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愿望”:早上起来吃早餐的时候读报纸,下午在家陪孩子玩,晚上回来捶捶背、按按摩,最好能洗衣服、做饭,所有的家务都做完。那么,怎样的智能标准才能满足如此多样的需求呢?

“在机器人的智能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韩力群分析,智能技术是国家倡导的所有战略新兴产业的共同支撑技术,用到机器人身上,就是要求智能化的机器人一定要越来越像人。智能化的提高要求高阶段的家用机器人具有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韩力群指出,目前中国的家用机器人大多停留在视觉方面的感知阶段,即通过传感器,做一些简单的信息处理,尚不能进入知觉阶段。另外,智能化还要有新的标准,这不是简单的智能化家电的标准。

为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功能,中国更多的民用企业将目光瞄准家用智能机器人与信息化平台的结合,开始了机器人走出实验室的探索。

“家用智能机器人的方向是家庭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终端。”刘雪楠告诉本刊记者,目前中国家用智能机器人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动脑型发展,二是动作型发展,“我说的所谓动脑型发展就是在动作方面做减法,在人工智能方面坚决做加法的机器人,在动作能力上可能不是特别强,但是它可以承载更多的智能信息、人工控制、智能家居控制等科技性的功能。”

“我们可以把机器人的硬件想象成一个大型的可插拔电脑平台。”刘雪楠说,如果把家用机器人当做一个USB接口,增加任何一个组件都可以给机器人带来新的功能,让每个家庭拥有一个智能“管家”就将成为现实。

物联网:家用机器人如何提速

在物联网进入2.0时代(由概念进入应用)的今天,你有没有想过用手机关掉出门前遗忘的电灯?在回家路上开启卧室的空调?在千里之外实时监控自家门窗的安全?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典范”,莫过于比尔·盖茨的湖畔豪宅。豪宅内的家电可以按照主人的喜好,随意调校室内温度、灯光、音响和电视系统。然而,整个房屋高达5.3亿美元的造价令人望而却步。可如今,随着家用机器人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本刊记者看到,在智能家居体验馆的模拟客厅内,摆设着家庭影音系统、家用灯光,以及窗帘等,只需在平板电脑的电视图标上轻轻一点,电视电源便可打开,并开始播放。在窗帘图标下,有一个类似触屏播放器中音量调节的设置,按住滑动标志左右移动,窗帘便可以缓缓拉合或拉开。

据厂商介绍,使用家用机器人,不需改变原有电器设备,通过一个红外转接器和智能家用机器人,即可打造一个全新的智能物联网家居平台,可以做到安防、窗帘、灯光、电器等自动设置,拥有这样一套家居智能设备的费用,从几千元至万元不等。有了这套设备,不论是在上下班路上,还是在外地出差,通过手机或普通的平板电脑,就可以轻松掌控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未来,物联网和机器人、汽车、养老等各行各业结合,将对产业进行重新洗牌,一大堆旧产业将会倒下,一大批新产业将会起来,家用机器人是这个新兴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王志良告诉本刊记者。

在《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物联网与机器人的融合前景,《规划》提出,将重点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突破工艺技术、核心部件技术和通用集成平台技术;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任务。

家用机器人在借助物联网提速的同时,也在提速物联网的层级。韩力群分析,机器人可以实现更高级层面的物联网,机器人不光感知数据,还可以实现初步的数据分析,前期数据分析出来后,汇总给数据库,提高物联网感知的精细度。未来的智能交通以及智能医疗等各个物联网领域与机器人的产业联合将形成更高层面的物联网。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9/n49579.shtml
本文标签: 物联网   机器人   自动化   工业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