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电动汽车之“充电模式”商业价值分析(3)

  • 来源:网易新闻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09-29

更多

能源补给

推崇“充电模式”的群体,解决电动乘用车电能供给“方便快捷”问题的方案为:

一是寄希望研发出“能量密度高、电池成本低、快充不折寿”的动力电池产品;

二是依靠建设“社区慢充,公共快充”的服务网络体系,来解决“续航里程短和补给时间长”的问题。

能源补给

“充电模式”需要依靠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提高,来解决“续航里程短”问题的方案,是一项由科研机构和电池企业主导的“未来式”工作方案,对今天车企产品走入市场毫无帮助。更重要的是,在现有动力电池“快充折寿”的情况下,采用带电池销售的“快充模式”,会给用户带来“电池缩短寿命,用户成本增加”的商业硬伤。

另外,“快充模式”不仅要考虑动力电池折寿,增加用户使用成本问题,还必须考虑电网的“兼职特性”问题。在电动乘用车大规模发展后,充电时间越短,对充电设备的技术等级要求就越高,其充电装备的投入成本就越大。显然,这些成本的最终结果,必将转嫁到用户的使用成本上。

而“电能费用低”是电动乘用车“充电模式”唯一的市场商业价值,它的提高会动摇产品“唯一”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从“充电模式”解决电能供给方便快捷问题的方案来分析,无论是寄希望“未来式”的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提高,还是依靠建设快充服务体系,都无助于提高电动乘用车市场竞争力的商业价值。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09/n49811.shtml
本文标签: 电动汽车   智能交通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