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台设备离打印出能够植入人体的器官还很远。徐铭恩说,“Regenovo”打印出的肝单元比人体正常的大5倍左右,精度仍需提高。
李涤尘估计,3D打印肝如想移植进人体,还需要十多年的努力,“难度很大,问题很多,比如做出来的肝组织黏糊糊像果冻一样,没有力学性能,放到体内可能一挤就变形了,另外细胞在体内,有基质材料可以给它提供营养,能活三五天,但如果血管不能长入,细胞没有营养供给,还是要凋亡。最大难点在于细胞怎样与人体的循环系统建立关系。”
李涤尘介绍,细胞打印目前在国外最适合做的就是药品实验、病理实验,比如在体外模拟培养一个肝组织,检测不同药物与它的作用关系。
走向临床
作为时下国内最热门的科技概念之一,可以快速准确定制复杂形状实体的3D打印技术,在生物领域引发了“医疗革命”的热情想象,徐铭恩教授却不无担忧,“我们所做的这些研究,带给公众希望,但也希望大家能科学理性对待。我们期待这项技术的发展能够稳步前进,而不是在大起后大落”。
3D打印在生物医疗领域应用的研究者们不断提醒,3D打印快速、小批量,个性化定制上比传统有优势,但大规模生产成本高,速度慢,在从定制化产品走向大规模临床应用,尚存在各种障碍。
从事3D打印研究近20年的李涤尘认为:“3D打印特别适合生物医疗,国外的发展数据显示它有非常好的前景,也是将来医疗器械发展的方向。国内3D打印技术应该在培养人才和鼓励应用上得到大力扶持。”
李涤尘介绍,早在2001年,我国就成功完成了国际上第一例将3D打印技术用于颌面的修复,起步是比较早的,但目前国外定制化研究慢慢走入临床,而我国现有的监管制度使得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走向应用面临很多困难。
“与过去的批量制造产品不同,3D打印技术生产的是定制化产品。过去批量生产的时候,批号申请下来,就可以大量生产,但这种审批制度并不适用于3D打印定制化产品的生产”,李涤尘表示,“这并非不可操作,监管部门可以评估生产系统,如果设计、生产流程等都是合理,材料是获得批准的,材料的成分没变、生物性能没变,只是形状改变了,按道理这就可以生产,作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生产模式的变革”。
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继承认为,政府目前暂时缺少针对性的扶植政策,生物3D打印肿瘤组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载体和研究途径,而血管的打印可能成为下一个成功应用案例。
阻碍3D打印技术在医疗一线广泛应用的另一个因素关乎成本。李涤尘介绍,目前市场上的3D打印设备,类型和功能不同,价格从20万到600万元不等,总体来说比较昂贵,多作为科研设备使用。目前许多大医院在引进,但是应用于临床,还需要不断降低设备和原材料成本。
李继承则提醒,生物3D打印未来的发展和应用,除了面临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如器官细胞存活率、移植后机体免疫排斥等,相对于工业3D打印,它将来可能还要考虑伦理学问题。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