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重启电力体制改革 如何推进是关键(2)

  • 来源:中国智能电工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0-10

更多

但是十多年过去了,电改却被认为停步不前。其间,电网企业还逆势进入制造行业,并购电器类企业,甚至导入了煤电矛盾、细分领域电价核定等诸多新矛盾。

今年,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就包括取消电力用户直购电的审批。

8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当前开展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称,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对于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将不再进行行政审批。通知还要求各地必须加快推进电网输配电价测算核准工作。已核批输配电价的省份,按照核批的标准执行。未核批的省份,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输配电价计算公式,抓紧测算后按程序报批。

此前,关注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的一些人士期待通过大力推进大用户直接交易,以此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加快电力市场化建设的进程。

在周衍长看来,此次报道的新方案中提出的推进大用户直购电改革,是打破电网垄断,开放用户选择权,推进电力市场化的一种良好手段。

他认为,电力体制改革一直以来进展较为缓慢,主要是由于发电侧激励不够、输配电价不透明、电网阻碍推行,存在变相优惠电价现象。其中,输配电价不透明、电网阻碍是直购电推行受阻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而对于电网企业不再买卖电力,电网企业的收入将由国家核定,其所有收入来自政府核定的过网费,目前来看推行的难度可能有点大。

实际上,直购电试点已经进行了多年,但各地试点情况并不好。有业内人士认为,电改十多年来,电力工业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持续发展机制还没有形成,电力垄断经营的体制性障碍也没有完全消除,电力市场秩序仍然比较混乱,电量计划分配、项目行政审批、电价计划管理方式仍然在起主导作用。

“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都由政府审批。当前,电厂不允许直接向企业售电,只能通过电网。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价差是电网企业的收入来源,电网企业有动力维持足够的价差。”林柏强表示,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市场发育的不成熟,类似电力这样的重要能源由国有企业来“一统天下”,是有其合理性的,但这种体制的一个最大问题是遏制了市场的竞争机制,使电力企业一方面可以在垄断的市场中获取稳定利润,另一方面又可以向国家伸手索取补贴。

中投顾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大用户直购电制度是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产生之初便被赋予了推动售电端改革的重要使命,之前在广东、吉林等地开展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效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已经是水到渠成。不过,灰色利益链条、行政干预等因素阻碍了这一良好政策的推广普及,破垄断、去行政化的工作异常艰巨。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为电改绘下蓝图:电改在于体制和机制上的双重改革突破。即由政府制定出台输配电价,电网企业负责把电网这条“公路”建好,按输配电价收取“过路费”,用于电网投资建设和维护。同时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

“逐步形成市场化的电价形成机制;对电网企业改革,电网企业的收入将由国家核定,不再承担买卖电力的角色,这是电改的大方向,目前看来,电力改革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行,但如何破解各方利益的阻力,如何推进才是关键。”林柏强表示。

据悉,在9月中旬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干部大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谈到下一阶段工作时,重点谈到了要“进一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创新能源管理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公平性、电力安全、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工程和能源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落实情况监管。”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10/n49989.shtml
本文标签: 电力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