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重启电力体制改革 如何推进是关键

  • 来源:中国智能电工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0-10

更多

即将于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决策和方向,其中,资源品价格的改革被寄予更多的预期,包含电价体制改革在内的电力体制改革即是备受期待的内容之一。

近日有媒体报道,新的电改草案已经形成,即将提交国家发改委。新草案主要有两大看点:推广直购电,逐步形成市场化的电价形成机制;对电网企业改革,电网企业的收入将由国家核定,不再承担买卖电力的角色。

“新草案总的改革方向还是市场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价改革,使电价能够真正反映能源的供求关系、稀缺性和成本构成,更深层次地是要打破我国一直以来的电力行业垄断格局,引入更多的竞争主体。”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在当前煤价低迷、电力供应也相对宽裕的背景下,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又一个“窗口期”。

最好的时机到来?

“由于我国的电力市场机制存在很多的弊病,电力改革迟早要推进,从目前来看,电力改革外部条件已趋于最佳状态。”东方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周衍长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CPI和PPI低位运行,大大降低了电力改革后对通胀的负面影响。目前,电力供给也呈现相对宽松状态。此外,随着经济放缓,煤炭需求下滑致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火电行业盈利水平接近历史高点,行业盈利好转将大大降低电力改革后电价上行的幅度和可能性。

事实上,今年以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已经显露出电力体制改革加速重启的迹象。

今年5月份出台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电价改革,简化销售电价分类,扩大工商业用电同价实施范围,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水电、核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和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试点”。该文件被视为中国再次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工作的历史起点;6月份,发改委调整和规范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由原先8大类销售电价归并为3个类别,同月,发改委在部署2013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时,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电煤市场化改革和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试点”。

有业内专家认为,从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CPI和PPI低位运行,大大降低了电力改革后对通胀的负面影响,电力改革外部条件已趋于最佳状态。

“事实证明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到目前为止来看不算成功,为什么推行不下去?我认为,原因可能是方案或许并不适合当时的电力市场的发展阶段,因为当时电改的原因就是电力严重短缺,当市场还在短缺都无法保证供应的情况下,怎么能推进或实现竞价上网?所以说资源品的价格改革必须与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史丹表示。

他认为,以电价改革为例,政府定价方式首先要改,因为政府定价后,看不到正确的市场信号,比如五大电力集团都亏损,但亏损的原因全都推给了国家政策,你不知道这些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所以一定要把定价放开,政府必须得到正常的市场信号才能进行调节。此前,固定电价是要保证居民用电,保证产业下游的稳定生产,现在应该进行改变。

“当前中国的电力装机和建设速度非常快,一年就能够完成一个60万千瓦装机的火电机组,而以前要五年的时间。所以现在经济形势和产业的发展程度允许放开了,就必须放开,这一点,我认为是最先要推行的。”史丹表示。

如何推进是关键

事实上,放开电价,以市场化方式形成电价一直被业内认为是电改的大方向。2002年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当时电改确定的思路就是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最终实现市场化的电价形成机制。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10/n49989.shtml
本文标签: 电力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