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仪表企业要寻求发展 国际标准需先行(2)

  • 来源:机经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0-18

更多

实际上,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有许多新兴产业、新技术、新概念,如互联网、智能电网、物联网、智能用电等,包括我们现在对电能表产品性能的许多技术要求,基本上是欧洲人或美国人先提出来的。这或许是其社会的技术、经济发展及进步到了一定阶段或完成了一定积累所做出的必然选择。相应地,针对各专业领域及其产品构建起来的标准体系或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都必然蕴含着其成功经验的积累和科学的总结。而我们基本上是处在效仿、跟进或跳跃式跟从的发展模式。那就应该踏踏实实地跟、认认真真地学。有一种理解,经过认真研究、学习、并转化一项先进的国际标准,就好比获得了一项免费的技术转让。省时、省钱、省力、科学。

而国内有部分专家认为IEC标准更适用于欧州国家,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IEC标准有陷阱,代表的是欧洲利益,担心采用后受欧洲人的牵制。实际上,这是部分人的一种严重误解,反映出他们对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不了解,也暴露出其对IEC标准没有深入研究。IEC标准的制定,各成员国及其专家代表都有对一项制定过程中的国际标准充分的发表意见的话语权。所有的意见或建议都会被工作组成员尊重并认真处理。IEC技术导则中规定,在投票阶段,有2/3以上成员国投票赞同,就可以通过某项标准。但是,同时也建议要尽可能处理好反对意见(票)。基本上,IEC的大部分标准都是在没有反对意见的情况下通过的。

概括地说,IEC的许多标准,如各技术领域的基础性标准,由其形成过程就决定了其突出的科学属性。不分国界,更没有民族倾向。因此,其迟早会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当然,有些时候,你确实会发现IEC标准里更多的反映了欧州的需求和技术经济利益。似乎IEC标准被欧洲国家控制了,给我们出口造成一定的技术壁垒。这个问题出在我们自己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标准——国际市场规则的制定活动中去。是我们不积极主动造成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规则的深度不够,在国际市场中技术经济利益的获取就难体现。当然,也可能中国企业没有进入真正意义的国际市场,所以没能体会到通过参与规则制定而可能带来的利益。实际上,语言并不是主要障碍。

我国电工仪表行业的技术能力虽然很强,但是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能力还受到对标准化原理系统性理解和方法掌握缺失的限制。懂技术、懂产品、又懂标准的“三懂”人才极少。

电工仪器仪表行业存在其特殊性,大部分厂商更关注于国内市场,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中去。实际上,国内部分骨干企业,如杭州海兴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市场做得很好,他们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他们认识到了,能够深入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性和其中的利益。

目前有些企业已经将参与国家或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纳入到企业内部的年度计划中去,对派出人员的参与效果要有内部考核、有评价。力求去体会,并挖掘出通过参与各层面标准化活动对本企业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升,特别是对企业市场开发战略的制定给予的贡献。威胜集团公司、华立仪表公司和正泰仪表公司采纳了我的建议,已经开始有计划地规范化管理。去年,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刘得新,被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授予最高荣誉——“IEC1906奖”。这是我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人士在国际电子技术领域获得的首次大奖。

实际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理解程度、依赖程度、有目的的利用能力差别很大。我理解,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标准化的利用也有一个从初级、中级再到高级的提升过程。一般地,初级通常是利用标准化工具规范管理,生产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进入中级时,企业将有目的地利用标准化手段努力提高产品构成的标准化系数,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追求最佳的性价比;进入高级阶段,参与各层面的标准化活动——技术及贸易规则制定活动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响或主导标准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欧洲标准化专家早已开始专题研究标准化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企业参与各层面标准化活动所获得的利益也有定性的评价方法和定量的计算模型。

三流企业做市场,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10/n50531.shtml
本文标签: 仪表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