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油气企业“走出去”之重新定义(2)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0-21

更多

客观地说,国有石油公司国际化运作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强是件好事,既有利于增强国家能源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民众需要合理享受国有石油公司收益的渠道。改革现有垄断机制,向民营企业开放,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的作用,都应成为中国未来能源领域改革的考虑方向,也是我们重新定义“走出去”的题中应有之义。

几点建议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仍应坚持推进“走出去”战略,但应转变观念,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增强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持续盈利能力,鼓励民营石油公司参与中国“走出去”进程,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让全民享受到国家石油公司的海外红利。具体而言,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发达国家市场的研究,增强对国际规则的适应和运用能力。中国油气公司应在保持对传统油气国关注的同时,加强对发达国家市场及其油气公司的研究,适应、熟知并学会运用发达国家的市场和法律工具,为丰富中国“走出去”战略布局打开新局面。

二、加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增强其可持续盈利能力。随着国际油气格局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一些海外不良资产开始显现,部分项目陷入经营困境。中国油气公司应检视过去二十年的收购成果,进行有效的资产重组,从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做到有进有退,突出企业的价值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国家石油公司要成为国际化的国家石油公司(INOC)。

三、完善企业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规避机制。鉴于油气投资项目所涉及的资金巨大,受地缘政治等非商业因素的影响较大,中国油气企业应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决策体系和风险评估、规避机制,充分发挥国际投行、律所和咨询公司的作用,对并购对象和项目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为企业决策提供机制保障。

四、增强贸易和运输能力,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来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进入国际油气上游领域更多的是增强企业的生产和盈利能力,最终仍需通过贸易的形式对国内进行油气供应。中国油气企业需增强油气贸易能力,充分利用国际现货资源,利用期货交易等手段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以此实现对国际油气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改革垄断体制,放开国内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配套的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油气公司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抵触和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国内体制和国际油气规则的错位。中国油气行业实行高度垄断的体制,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相关的金融市场更是无从谈起。在石油的金融属性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如中国欲在国际石油市场寻求话语权和定价权,需深度融入全球油气产业和金融贸易体系。

六、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走出去”战略,加强“走出去”战略梯队建设,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一方面,民营的身份有助于缓解国际市场对中国的恐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灵活的决策和调整能力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项目上有助于弥补“尾大不掉”的国家石油公司的不足。此外,石油公司的“走出去”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还涉及到相关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务的输出。中国可以考虑整合国家石油公司和民营石油公司资源,建立“走出去”战略梯队,取长补短,在“走出去”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

七、更多地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对内让全民分享“走出去”的成果。全球能源治理需要国际石油公司的更多参与,需要规范的投资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中国石油公司应朝这一方向转变,让石油财富为全民享用,包括本国国民在内,这就要求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建立起透明的、可监督的运行机制,削减不合理的企业成本,让民众更多地分享“走出去”的成果。

(作者为第一财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10/n50583.shtml
本文标签: 页岩油气   能源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