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油气企业“走出去”之重新定义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0-21

更多

早在1993年,中国就提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方式”来发展中国油气产业。时至今日,整整20年,中国油气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不容忽视,但也遭遇过惨痛的失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日渐严峻。

美国“能源独立”催生出新的国际油气格局,多中心的格局逐渐明朗,北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为中国企业开启了另一扇投资大门,但失败的教训警示我们不应过于乐观。

在此,我们必须系统评价过去二十年中国“走出去”的历程,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定义“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不再是简单地直接获取资源,而是以国际油气供应商的身份深度参与全球油气分工和能源治理,让全民分享“走出去”的成果。

从风险地区到发达国家

美国“能源独立”的一个积极影响在于为中国油气企业打开了一扇通往发达国家上游的大门,页岩油气和油砂等非常规油气以及液化天然气(LNG)等项目成为中国油气资本的新猎物。

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去”将不再局限于风险较大的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企业的一片投资新热土。这是国际油气新格局给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

2012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整体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创下了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纪录。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2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北美和南美油气领域投入了约450亿美元。中国公司的目的很明显,即积累非常规油气开发经验,享受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红利。

而根据毕马威提供的数据,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外,2012年中国企业还发起了300余起海外并购业务,其中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是排名前三的投资对象国,能源和电力行业所占的投资比重最大,高达56%。

问题和挑战

据统计,2012年中国油气企业累计达成并购交易金额34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全球油气企业中最大的海外油气资产收购方。2012年中国海外油气权益产量首次突破9000万吨,预计2013年将突破1亿吨。

但这看似巨大的成绩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地缘政治等非商业风险巨大。中国油气企业得以进入上游的国家和地区地缘政治形势较为复杂,投资风险较大。这是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公司早期“走出去”的“地理硬伤”,难以规避,很大程度上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风险。

其次,因国际经营环境变化和国际经验不足导致资产运作欠佳,部分项目甚至陷入经营困境。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后,随着优质常规资源项目的日益稀缺,非常规油气项目又面临较高的风险,国际经营环境不比本世纪之初各种项目高盈利期时的环境。在此背景下,中国油气企业的诸多海外项目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陷入经营困境,这也和过去二十年中国油气企业的粗放式投资和扩张有关。

再次,中国油气公司国有色彩浓厚,难以取得资源国的信任,国际并购的隐性障碍进一步增加。过去二十年,中国油气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各种支持,中国石油公司也时常打着维护国家利益和能源安全的旗号,对外大肆并购资产,争夺项目,甚至在一些透明度不高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正当的非商业手段。这激起了不少资源国的恐慌和不满,助长了中国威胁论的蔓延。

贸易应与投资并重

在中国油气公司海外并购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我们不应忘记贸易这一利用海外资源的主要手段。尽管中国的海外权益产量即将突破亿吨大关,但被直接运回国内的油气产量仅为数百万吨,不足海外权益产量的1/10,绝大部分权益油以现货的形式在国际市场销售。

因此,扩大权益产量并不一定直接作用于海外供应保障,绝大部分权益产量需通过销往国际市场,油企获得收益后再从其他渠道购买适合本国消费的原油,通过贸易的形式进口至国内。

这有助于我们认清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的一大误区,即过多强调直接占有资源和权益产品,而忽视了油气公司的贸易能力。石油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大宗商品,具有全球性的国际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也较为成熟,国际天然气市场也正打破地域分割,向全球化方向靠拢。因此,日趋活跃的国际油气贸易为中国海外油气供应提供了充分的市场保障,中国需重新审视贸易能力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民企潜力应得到释放

过去二十年的“走出去”基本上是“国家队”的独角戏,几乎不见民营企业的身影。但国家石油公司的国家身份正遭到越来越多的抵触,中国在强调国家石油公司国际化的同时,应鼓励民营企业适时“走出去”。

目前民营石油公司处境尴尬,上游几乎无法进入;贸易领域仍受国营贸易体制约束,即使能够获得进口配额,也难以顺利地实施进口;下游炼化领域,由于原油供应受制于三大石油公司,也难以有所作为;而在“走出去”领域,民营石油公司更是难以同三大石油公司竞争,几乎无所作为。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上市本应是让民众分享其收益的有效渠道。然而中石油自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并一蹶不振,成为股民心中之殇,民众无法享受国有石油公司的红利。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10/n50583.shtml
本文标签: 页岩油气   能源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