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新能源替代速度超预期 “全太阳能”成终极目标(2)

  •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0-22

更多

李河君重申了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的“薄膜化、柔性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从全产业链来看,作为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晶硅电池,无论多晶硅、单晶硅,在硅的生产环节是有污染的;而薄膜电池是第二代及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具有无污染、低耗能、应用范围广、度电成本低的明显优势。他介绍,薄膜的度电成本目前已经低于晶硅,“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薄膜的转化率低于晶硅,那是三、五年前的事情了”,事实上,薄膜的转化率已和晶硅不相上下,甚至有所超越。此外,薄膜还在温度系数、弱光发电方面有明显优势。他形象比喻薄膜和晶硅的区别,“就是液晶电视和黑白电视的区别”。虽然晶硅电池的出货量现在仍占主体,但薄膜化、柔性化代表了光伏产业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或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今天的论坛上,里夫金除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其五大支柱作透彻分析外,更专注于“中国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战略高度,这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宗旨是一致的。

他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将面临重要的机遇:一方面,中国是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第一大碳排放国家;另一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包括光伏、风电等。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采取自上而下集权式垂直管理体制不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由企业通过应用领域带动。随着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应用领域的不断突破,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亚洲的龙头,并带领亚洲及世界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从而“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一论断,由于包含了对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管理体制的深度阐述,相信并非出于礼节,以取悦东道主。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阐述包括:以往的能源供应,都是集中式模式——电力、油气都是集中生产,再通过电网、管道及零售点(加油站)到达消费终端,对应的是集权式垂直管理。处于信息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生产、消费都是点阵结构,光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使每一间房屋都可能成为一个小型电站,“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而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者,每一个点都参与生产消费全过程,这对应的是交互性、分散式、扁平化管理。

这一点,在稍后的嘉宾交流环节,也得到王毅博士等进一步阐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不仅仅面临分布式能源技术创新,更面临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及一系列配套改革,其中的适应性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转型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我们很难跟上转型的步伐”。

到2035年,全球50%的传统能源将被新能源替代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里,以新能源革命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化解人类的资源、环境困境,被称为“绝对精妙的构想”。而在今天的论坛上,李河君将其延伸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终将替代传统能源”,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同。

李河君指出,传统的能源竞争,就是哪里有资源,就去抢,去夺,可能会打仗。但是,阳光普照大地,太阳能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所以,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其竞争方式不是资源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能源”。

他回顾了近年来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之快,“超乎所有人想象”。记得2006年,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大概是每度3—4元,当时几乎每位专家都认为,降到1元以下要30年时间,降到0.5元以下,需要50年;但事实上不到3年就降到1元,而降到0.5元只用了5年左右。“0.5元是新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因为所有化石能源的发电成本,包括环境成本在内大约在0.5元左右。所以,“新能源不是补充,是一种替代”。

他强调,这种替代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是增量的替代,即通过增加清洁能源生产,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多建太阳能电站,少建或者不建火电厂;而后将是存量的替代,就是建更多的太阳能电站,关掉一定数量的火电厂以及核电站。他介绍,美国政府规划,2025年美国电力总量的1/4将来自太阳能;德国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将占全国电力需求的35%;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推算,到2030年,将有30%的传统能源被新能源所替代。而他相信,到2035年,全球将有50%的传统能源将被新能源替代。

李河君的愿景也是在场所有人的愿景——未来五到十年,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速度和规模,一定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10/n50710.shtml
本文标签: 新能源   太阳能   节能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