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让仪器作用实现利用最大化 需要不断探索运用机制(2)

  • 来源:机经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0-23

更多

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尝试之三。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素质偏低,一直是制约学校实验支撑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浙大理学院的测试与管理平台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尝试,结合学校人事分类管理制度改革,采用激励机制,让部分老师从科研与教学岗转而专门从事仪器管理与学生培训。通过建设,目前有数百学生获得了实验上岗证,仪器24小时全天开放,科研效率大幅提高,深受师生好评。据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近年来一直在有针对性地引进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同时,加强了培训和考核,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水平逐步得到提升。对于公共平台的建设,学校在人员编制方面也作了特别安排,以保障平台的专职技术员队伍建设。

“这些实验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对所在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正向效应,更提升了对校内外乃至全国相关学科的辐射力。”刘继荣说。“985工程”支持下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正在建设摘箬山岛海洋环境观测平台,将为提升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立体监测水平、促进对近海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之相互作用的认识、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与治理的研究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公共平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下一步学校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采访中,相关部门和各学科的教授们均认为,下一步,实验设备的共享仍然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包括实验设备的支撑人员如何组建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物理空间的分散问题如何解决,怎样实现共享实验平台的空间设置提前布局?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实践探索。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10/n50803.shtml
本文标签: 仪器   自动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