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北京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在创新中前行

  • 来源:光明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0-31

更多

伴随着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简称北京农科城)的建设,2010年,北京市科委启动实施了“农业智能装备系统化集成研究与产业化”攻关工程,自此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快马加鞭驰骋起来。

农业智能装备攻关工程由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从“智能化农机具熟化与应用”、“农用传感器与检测仪器研究应用”、“高效育苗与栽植机械化系统的研究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和系统化集成应用,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开发出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高技术含量、低成本、方便实用的光机电液一体化土地平整设备、小麦精少量播种及监控设备、精准施肥设备、注入式变量农药喷洒机具、设施环境智能灌溉、精准施药植保设备、生物信息传感器、环境信息传感器、智能嫁接机和缓苗系统、高效智能移栽设备和工厂化基质生产关键设备等一批智能化农业智能装备,使智能装备技术在农业播种、育苗、嫁接、移栽、灌溉、施肥、检测、喷药等产业链过程中得到应用,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推广应用农业智能装备2275台(套),辐射面积达245万亩,产生经济社会效益5300余万元,为打造北京农业智能装备品牌,促进农业智能装备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强化智能装备产业链创业功能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农业智能装备产业,瞄准北京农科城关于“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农业高端产业”的建设目标,围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对智能化农机具的需求和农业生产中对于动植物生长环境信息、生命信息的数字化采集需求,及以提高农业生产环保、节能、高效的实际需要,集成北京独有的研发、智力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强化产业链创业功能,推动了科技、信息、资本等要素与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融合,形成了以整地、播种、施肥、喷药、喷灌,土壤、水、空气检测,智能嫁接、智能移栽及工厂化基质生产与应用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链,为北京农科城产业链建设和园区发展,实现“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北京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对其他产业链及园区发展的贡献与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北京市平谷区绿都种猪育种园区,通过配备velos母猪智能化群养管理系统,实现了养猪现代化自动控制,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经测算,每场可减少人工8人,年可节省人工费用28.8万元。同时精确化饲喂和标准化管理也提高了养殖生产水平,可节约饲料,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显著,不仅起到了示范生产技术和规范化管理技术的作用,还辐射带动了北京市及周边提高标准化和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能力,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为首都市场提供了健康、安全、放心的高端产品。

围绕北京重点产业链建设的科技需求,以企业为主体,通过高端产品创制和高端人才创业,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链细分和延伸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北京农科城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的形成,将为北京农科城的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面向生产全过程研用智能装备

近年来,北京农科城始终面向生产全过程构筑装备产业链,将智能化作为农机装备重点来抓,通过科技支撑,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智能装备系统化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的重大科研课题研究。

“智能化农机具熟化与应用”课题,通过对整地、播种、施肥、喷药、喷灌等智能化装备技术与装备进行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应用,研制并熟化小麦免耕播种机等智能化农机具8台(套),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高效精准作业,依托建立的农业智能装备示范核心基地在北京、山西、黑龙江、陕西等地开展了大规模新成果示范推广、工程咨询等服务工作,并辐射全国其他地区,累计推广智能农机具98台(套)、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600余人次,辐射面积达135万亩,累计产生直接社会经济效益2100余万元,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生产效率,以促进北京农科城的建设,并通过示范、推广的方式在全国服务带动农业装备智能化的提升。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10/n51257.shtml
本文标签: 自动化   农机装备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