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高的国产化率
不过,就像我们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游对策。
面对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一些境外跨国公司纷纷采取对策,迂回突破我国的“国产化率”审查,占领我国高端市场。
以其他行业为例,在风电设备领域,国家要求风机制造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才能参与风电项目招标,然而一些进入我国风电市场的外资企业以本土设厂、成立合资企业,或向供应商提供许可证和图纸的代工方法,就能顺利通过“国产化率”审查,拿到风电建设项目。国产化率变成了风机零部件的本土供应率,而非真正的国有知识产权比率,关键的核心技术,我国本土企业根本未能掌握。
在核电领域,国家大力推进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对装备的“国产化率”有明确要求,在客观上促使项目业主在采购核电设备时优先选购国产货。然而境外核电装备企业通过与本土企业合资、合作,就能够满足我国核电设备采购的“国产化”要求。但事实上,这样的合作往往并不真正涉及核心技术的转让,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
可以说,这样的中外合作,双方的着眼点可谓心照不宣,就是为了让合资产品打上国产化的标签,堂而皇之地参与建设项目竞标。而剥下其国产化标签,内核仍是地地道道的进口产品,而经过这些弯弯,就不其然“被国产化”。
在这种多方的斗争下,不少企业开发的样机就成了绝唱。虽然在以往的报道中,诸如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层出不穷,但关于产品市场化的报道确实凤毛麟角。
实际上,在中国机床制造业并不是那么缺乏高端技术,也不是那么缺乏高端产品的今天,若还把进口机床仍在垄断中国高端市场的原因归咎于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显然有失公允。
相比与轰轰烈烈的重研发、重设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机床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轻制造、轻工艺现象。这与过去一段时间,企业难以遏制的规模冲动,使企业变得非常浮躁有紧密关系。
比如有的企业为了率先二字,不管工艺是否完善、流程是否合理、加工装备是否到位、技工是否适应,一旦新品通过鉴定,便急于产业化、上规模抢市场,惟恐丧失先机。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惹来嘘声一片。
如此一来,大病不犯、小病不断势必不可避免,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机床产品必须的可靠性变成了不靠谱,当用户仅是图个便宜才买台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却期待高端而不高质的国产数控机床来完全替代进口,成为一种奢望。
只要制造工艺还是短板,高端技术就会缩水,高端设计也要被打了折扣。因此,要真正使得国产高端机床得到真正的市场化,必须从心态进行确实的改变。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