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中国将怎样走向工业4.0(3)

  • 来源:造车网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3-11-29

更多

柔性定制

记者:在中国,有的企业内部也在提智能制造。但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很传统的制造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那么,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核心区别在哪里?

吴和乐: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数字制造,中国每个制造企业都有不同的物质条件和智能制造水平。有的工厂认为使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就可以称为智能制造。但智能制造水平也是有不同级别来区分的。工业4.0谈到的智能制造是从物流开始到整个生产流程,集中通过一个大数据平台来实现的。人在整个过程中负责规则的制定。但实际上,现在非常智能的机器却只做了简单的事情,而不是特别智能的工作,只是简单地执行了人的命令。

记者:15年以前,中国的家电企业要想满足100万消费者的需求只需要5条生产线和5种产品,但现在要满足同样的条件,可能需要200多种产品甚至更多。你如何看待这个案例?

吴和乐:这个案例反映的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真实普遍的情况。我没参观过你说的这家企业,不能给出明确的建议。但不是说每个新产品都需要一条新的生产线,对于这样的企业,缩短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从有一个创意到实现这个创意的时间要很短,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

同时,要想实现柔性生产,不仅要依靠数据的管理、硬件的提升,而且还需要人才。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生产,工厂的员工需要接受大量培训。拥有足够的柔性生产能力,才能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记者:“我想要个圆柱形的空调。”以后消费者类似的颠覆性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多,恐怕柔性制造还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吴和乐:是的,大规模制造可能带来的问题,就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能没法生产多种产品。但是,目前我们工业软件不仅可以模拟整个生产流程,还可以模拟整个材料的材质,这样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而且可以使材料成本降至最低,使客户更好地适应市场。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3-11/n51929.shtml
本文标签: 自动化   西门子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