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苑文学看来,电池的安全性也是消费者关注的因素。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着火的事件一再发生,让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大打问号。另外还有充电时间问题,目前电池的充电电池都需要充六七个小时,这都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称,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大瓶颈,还在于电池的技术突破。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丰田、宝马等传统汽车厂家对电池的研发非常深入,仅做研究就需要三年,这在国内绝大多数电池厂不可能做到,国内企业对品质的控制和体系的设计差距非常远。而电池问题不解决,中国汽车产业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弯道超车根本不可能。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依然沿用传统汽车设计、研发的老路子,现阶段更多是仿照国外等先进技术,特别是一些电池组、混动、启停等高科技核心技术。
国内的汽车工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在电池领域下大力气是必由之路。
配套设施极不完善
除了电池瓶颈问题待解,目前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则是:充电配套设施极不完善,规划、标准处于空白的状态。
据普天新能源副总经理傅毅介绍,目前我国所有的充电、换电基础设施到现在为止都是没有规划的,土地是临时用地、充电基础设施临时搭建,商业运营更无任何规范和依据。
在傅毅看来,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技术路线完全不同,没有任何规划可言。
“严格来讲现在国内所有的充电设施都不具备营运条件,因为没有验收,没有办法进行验收,没有任何的依据,一旦出问题都应该是非法的设施。”
另外,新能源充电装置如何运营目前也是一笔糊涂账,最主要的是如何定电价,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傅毅建议,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首先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行业的标准监管体系;第二要科学规划;第三才能按标准建设;最后要科学有效运营。
比如在运营方面,国家需要给运营商确定电价标准。他建议用电价格应该是中央政府牵头,制定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的独立价值体系,不管在工厂、商业区、住宅区、别墅、公寓楼用物业的电,只要新能源充电就是一个体系,这是目前解决电价很务实的做法。
长安汽车的一位新能源汽车研发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受到电池、配套设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在政策的刺激下,国内的几大汽车厂商也都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但大家并不愿意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力气。
只有下力解决技术难题和配套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僵局。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