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须打破政策热市场冷(2)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4-01-15

更多

在苑文学看来,电池的安全性也是消费者关注的因素。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着火的事件一再发生,让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大打问号。另外还有充电时间问题,目前电池的充电电池都需要充六七个小时,这都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称,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大瓶颈,还在于电池的技术突破。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丰田、宝马等传统汽车厂家对电池的研发非常深入,仅做研究就需要三年,这在国内绝大多数电池厂不可能做到,国内企业对品质的控制和体系的设计差距非常远。而电池问题不解决,中国汽车产业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弯道超车根本不可能。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依然沿用传统汽车设计、研发的老路子,现阶段更多是仿照国外等先进技术,特别是一些电池组、混动、启停等高科技核心技术。

国内的汽车工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在电池领域下大力气是必由之路。

配套设施极不完善

除了电池瓶颈问题待解,目前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则是:充电配套设施极不完善,规划、标准处于空白的状态。

据普天新能源副总经理傅毅介绍,目前我国所有的充电、换电基础设施到现在为止都是没有规划的,土地是临时用地、充电基础设施临时搭建,商业运营更无任何规范和依据。

在傅毅看来,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技术路线完全不同,没有任何规划可言。

“严格来讲现在国内所有的充电设施都不具备营运条件,因为没有验收,没有办法进行验收,没有任何的依据,一旦出问题都应该是非法的设施。”

另外,新能源充电装置如何运营目前也是一笔糊涂账,最主要的是如何定电价,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傅毅建议,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首先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行业的标准监管体系;第二要科学规划;第三才能按标准建设;最后要科学有效运营。

比如在运营方面,国家需要给运营商确定电价标准。他建议用电价格应该是中央政府牵头,制定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的独立价值体系,不管在工厂、商业区、住宅区、别墅、公寓楼用物业的电,只要新能源充电就是一个体系,这是目前解决电价很务实的做法。

长安汽车的一位新能源汽车研发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受到电池、配套设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在政策的刺激下,国内的几大汽车厂商也都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但大家并不愿意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力气。

只有下力解决技术难题和配套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僵局。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4-01/n52130.shtml
本文标签: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