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须打破政策热市场冷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4-01-15

更多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似乎陷入了僵局,无论政策如何推动,对企业的补贴力度如何大,市场就是提不起兴趣。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电池技术难以突破、充电设施等配套不够完善、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汽车发展遇阻

1月9日,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为17533辆和17642辆,不足我国汽车总销量的千分之二。距离2015年50万辆的产销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与此同时,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却取得了重大突破,产销量远远超过中国,这对于寄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中国汽车业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

其实,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层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扶持,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比如,早在2009年,四部委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十城千辆”),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到201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规模预计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但遗憾的是,到2012年年底,全国仅有27800多辆新能源汽车,其中80%是公交车,而2012年全国汽车销量已突破1900万辆。新能源车的运营规模甚至不足汽车市场份额的1%,“十城千辆”并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宣告失败。

随后,各种支持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陆续出台,但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即便许多车企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补贴,依然采取观望态势,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方面动力不足。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一种僵局,政策热、市场冷的局面改观不大。

电池技术成为瓶颈

电池技术迟迟得不到大的突破,无疑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市场化推广的瓶颈。

波士顿电池研发副总裁苑文学日前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目前真正被大家认可的好的新能源汽车太少,而在这个市场中公认的比较好的电池产品又少之又少。“我们从与行业的交流中发现大家最关心还是电池,认为电池仍然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核心的技术和瓶颈。”苑文学说。而电池发展的技术难以突破、成本较高、安全性能堪忧都影响了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推广。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决定了新能源汽车能够跑多远,目前由于受到电池的限制,消费者普遍担心汽车半路抛锚,这是消费者不愿意选择电动汽车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不愿意生产的原因之一。

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稳定性还不够,许多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下降很快,需要更换电池,而电池本身的价格又很高。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电池“能量密度太低”,导致整车的重量和成本增加。除非这个技术“提高2到4倍”,“做到300瓦时/公斤”,把成本降低到差不多“一两百美元以下”,才能满足未来电动车大规模推广要求。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4-01/n52130.shtml
本文标签: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