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4-03-12

更多

贺同新说,中国有太多原创性技术受制于人。比如汽车的发动机技术。合资合资,人家合的永远是资本不是技术。虽然很多国产车也开始自己造,但到了A8就开始做不了。再比如军工制造,机床是核心,但母机的竞争也受制于人。再比如三一重工,走出去的标杆吧,销售额中大部分依然是别人的发动机利润。打造有技术的中国智造,必须要政府企业联动,但是我们在研发领域方面,撒胡椒面的现象太严重,不深入。制度优势一定要转化为体制机制,要系统化。我们不能永远扮演国际产业的中下游,因为只有上游的水才是清澈的,是源泉。

调整:攘外先得安内

无论是美国制造业回归潮也好,中国制造业缺乏原创技术竞争力也罢,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分析报告同时指出,2月份制造业PMI回落也体现了宏观经济调结构的效果,比如以钢铁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持续回落,而技术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依然保持较快发展。

经济结构多元化则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最近舆论在说房价有上扬趋势,有专家嗅出今年两会政府第一次没有说关键词限购。事实也是制造业冷与金融消费热的矛盾很难调和。制造业下行大环境下,政府的调结构更具有长远意义,但在现实中,保增长压力则明显更大。一边是通过科技投入、产业政策等方法努力在实现产业升级和创造新增长模式,另一方面又急迫地依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撑着经济发展。这样也是导致政府应对制造业危机的很多措施无法度量得当,否则大力扶持的光伏产业、LED甚至新能源等产业就不会形成大规模过剩。同时政策也强调要让金融回归实业、民资进入垄断,但现实是实业利润微薄,房地产和地方基建不大可能有逐利资本;民企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隐性政策限制,也不大容易进入垄断行业的门。

原创技术竞争力需要火候和年头,但至于产业转移危机,还是有可行办法的。经济规律中攘外必先安内可以有效参考。比如国家可以认真研究下产业内部转移。

除了劳动力因素,物流商业环境、基础配套设施、税收商务环境等方面,其实中国广阔的市场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另一种空间--制造业可以从东部腾挪到中部和西部而不需要转移出国门;而在中西部提供生产要素的同时,东部又提供了市场需求,这种综合优势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中国差异性巨大的腹地,是和一般国家相比的最大优势。

中国民间和政府在累积了大量资本,安内之后,走出去的力度也在增大。比如最近几年中国有实力的建设公司在中东和非洲等地投资建设非常活跃,中国的劳动力以另一种方式走向了世界。虽然所谓频频出现用工荒,但中国制造业的外流显然也并没有造成很大就业压力,根源是城乡二元体制发挥着缓冲作用。新趋势:服务业前景可期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近年来的大势所趋。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虽然在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直很看好快消市场和服务业,比如复星国际近日20亿认购三元股份将已发行持股比扩充为20.45%,但他也明确认为,服务业一定是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

尤其中小制造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息成本、房租成本、劳动力、税收和能源成本都高,这都让大家很有压力。有人问我怎么看中国经济?我说,不是看几个大企业,而是看有没有一些个中小企业在生机勃勃地发展。这才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在。为什么美国制造业能够回潮?最核心的是看,中小微企业都在健康发展。但在中国,恰恰这块存在着极大挑战。如果制造业抽空,中国经济将会非常可怕。郭广昌这样说。

事实也证明,只有生产性的服务业才有真正的发展空间。

另外,不得不承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依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比如金融、设计、品牌营销等,造成这一点落后的更多是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比如大学毕业生薪金基本与普通工人等同,一方面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缺乏,另一方面也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更多体现了与一般大学生匹配的中层就业空间实在太过局限。企业、社会、政府应该思考,如何真正利用好大量的大学生资源,这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

好在也有欣慰。那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生力量。我最乐观的就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中国整体经济的效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让很多人找到了投资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创业和投资的积极性。这是中国经济的最大获利所在。这一点一定要保护好。郭广昌说。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4-03/n52328.shtml
本文标签: 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   技术竞争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