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新能源业的价值创造(上)(3)

  • 来源:《e制造》杂志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4-04-22

更多

所以,同质化的物理产品必须要配合服务的差异性,再给客户不同的感受体验后,才能让品牌显现出来。

“服务导向”下的客户体验的不可替代性,会强化品牌效应,从而让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所获收益再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中去,就能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继续保持其品牌的号召力。

高峰,中国对外建设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曾与国内多家新能源企业打过交道。他认为,近来年新能源企业已经逐步树立了品牌意识,有的还提出“视信誉为生命,视品牌为灵魂”的口号。但是对品牌内涵的理解,或者说是深入挖掘品牌价值的手段,过于单一。多数企业只是认为品牌的价值只是凝聚于制造出来的产品和把产品卖出去的营销方式上,而未把视野拓展开来,去主动在服务环节有所作为。有些企业虽然也在强调售后服务,但也仅仅把它当成一种“制造—售销”环节后的一种自然延伸周期,并未从如何以创新模式去创造利润的角度来全面思考。

据高峰所知,定检运维、消缺技改、备品备件、坏件维修是新能源领域在服务环节常做的“功课”。“问题的关键是,能把这些“功课”做好,只是一个合格的学生,还称不上是一名‘优秀学生’。”高峰说,“‘优秀学生’会更主动,更有战略眼光,而且不会拘泥于常态。”

倒逼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2007年,动车组正式运营。有一趟从北京到沈阳的动车组出现了故障,中国方面的工程师解决不了。最终在晚点七八个小时后,由几名法国工程师才排除了故障。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自主研发”的某型动车组,用的是法国阿朗斯通公司的技术。车是制造出来了,但是一些底层的核心技术尚未被国内企业完全消化吸收。

这件事在网上广为流传。姑且不管是真是假,有一件事值得重视:现在利用高技术手段和设备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技术含量很高。其维修维护绝对是一件要求专业资质的事情,甚至对技术的要求程度有时绝不亚于它的制造商。

国内风电服务市场启动不久,很多第三方的专业运维公司纷纷参与进来,照样干得风生水起。

“这种局面是原风机制造商的技术太过于通用化所导致的,其技术的原创度不足得以让技术水平不高的运维公司得厕身其间。换言之,制造商储备的技术水平不高,缺少足够的技术壁垒,才让第三方公司有了机会。”陈进运分析道。

陈讲运说:“对新能源制造企言而言,如果今后若想分得服务环节里的‘蛋糕’中的大部分,理想的做法就是在制造环节就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而且是其他企业不能轻易仿制的。既然赢利环节延展和后移了,要把从制造到服务这整个链条做通盘考虑,应该具备一种‘为服务而制造’的理念与思路。不能再局限于制造这个单一环节。在这个链条中,单纯强调制造成本下降,并不意味着服务环节赢利的增加,相反,还会丧失这个环节中的主导权。”

新能源企业的创新力度不够是业内的共识。很多企业强调,创新有风险,一旦创新失败,投资与时间都打了水漂,而竞争企业却乘机坐大。所以只能在技术空心化的氛围里继续铺摊子,直到下一轮产业调整为止。

其实这是一种对创新片面性认识。在以服务化为主导的制造环节中,创新的机会很多,有针对自营产品展开的创新,也有针对竞争对手产品服务展开的创新。针对自营产品服务的创新机会不仅限于零部件,也可延伸到整机,不仅限于本公司产品,也可延伸至行业同类产品,不仅限于整机产品,也可以延伸至上下游设备。从而取得在服务环节里的绝对支配权。

这种创新的实质,是在以服务为主导下,为争取服务环节蠃利最大化而不断进行的排他性的技术提升。这种理解或许可以消除某些企业对创新负面认识。如果谁不创新,那它就始终远离那块蛋糕的大份,而只能去挣一点点蛋糕渣。

吴达成向记者介绍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三头在外”的严峻形势:一是光伏电池的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二是晶体硅材料尤其是高档产品主要从国外进口;三是生产的光伏电池产品主要出口国外。最好的企业只在于工艺设施的优良,却仍旧欠缺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尽管我国光伏产品的一年产量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要,但在国际上仍没有话语权。

现在转型、升级之类的词语经常挂在人们嘴边,但是做起来必须得有一个可行可靠的抓手。树立服务化的思路,以服务化来促进创新,倒逼升级是个不错选择。

2013年年底,一篇题为《2014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展望》的分析报告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报告中提到:在光伏产业中已经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苗头。随着光伏制造毛利下降,我国一些大型光伏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留技术先进的产线,关停成本较高的生产线,多余订单委托给第三方代工。按此发展趋势,光伏产业在制造环节涌现“类富士康”的大型代工企业,我国光伏产业现有格局将出现较大变动。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4-04/n52584.shtml
本文标签: 新能源   监视系统   风电   光伏发电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