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新能源业的价值创造(连载完)(2)

  • 来源:E制造杂志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4-05-04

更多

“服务化是一个生态系统”

最近,国内著名财经评论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表示: “服务(化)是一个生态系统。”

制造企业要想要搞好服务化,提升利润附加值,绝不仅仅是制造企业一家的事情,而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来共同完成这件事,而它们之间的工作是相互融合的,很难分清边界。而“方方面面”,指的是上自政府、中经行业协会、下至企业,旁及银行和第三方认证平台。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对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历史研究过很长时间。在《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深入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一文中,他指出,我国在发展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制造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积极发挥行业协会指导的作用,促进制造服务业发展;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制订相关技术标准,为制造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建立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全面开展了在职教育,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政府要非常重视对企业的咨询与培训,对企业发展进行指导。英国政府对发展制造服务业的扶持重点不是拨款,而是非常注重对企业的教育和指导,着重帮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发展制造服务业的重要性。

为促进制造服务业的发展,中央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从2007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都提出要大力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同时,一些制造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上海、浙江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相关政策。

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整个社会应当将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新时期推进产业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形成合力,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推进制造服务业的大发展,充分发挥出其助推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

四、产业升级的另一个选项

新能源产业,可以看作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它向服务化转移,不仅仅是自身谋求提升转型的需求,更是代表了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造业服务化是时代需求催生的必然趋势。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需求细化的时代。“大众需求”的时代即将过去,而“个性化需求”的时代就要来临,体验型消费、智能制造、定制生产、3D打印,就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制造服务化,也恰好迎合了这种时代需求。而IT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也成为了制造服务化可以依靠的技术平台和强力助推器。不管你愿不愿意,所有的制造业都将会主动地或被动地转移到服务化这个宽广的领域中来。

制造业服务化能够大幅度降低社会资源和环境成本。传统工业化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日益引发人们的不满。人们开始质疑,制造商们有什么权利为了自己的利润就剥夺别人呼吸新鲜空气、饮用清洁水源的天赋权利。而传统制造业的每一个周期调整,都能带来原材料和劳动力的巨大浪费。长此以往,实在难以为继。而服务化可就针对客户的真正需求,敏捷灵巧、有针对性地调整制造环节,减少污染和不必要的消耗,杜绝浪费。

制造业服务化国民经济的黏合剂。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它改变了服务产品的内容、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发展制造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与第二产业关联度大的服务业,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费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增长源。

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异常复杂,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破解这个困局,不仅要在“制造”上花力气,还要在“服务”上动脑筋。许多中外经典案例都说明,“制造服务业”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一环。(连载完)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4-05/n52614.shtml
本文标签: 新能源   中国制造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