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广船国际的信息化实践

  • 来源:E制造杂志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4-05-04

更多

广船国际造船是1993年6月7日由广州造船厂改制成立的,同年在香港和上海证交所上市,是中国首家造船上市公司,也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属下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现代化造船核心企业。

公司以造船为核心业务,可设计建造符合世界各主要船级社规范的3-6万吨级灵便型液货船,产品涉及大型钢结构、港口机械、电梯、机电产品及软件开发等,并已成功进入滚装船、客滚船、半潜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2002年,成功为中远集团建造出中国第一艘、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半潜式运输船;2003年,成功为瑞典GOTLAND航运公司建造出中国第一艘豪华客滚船,填补了中国半潜船、客滚船建造史上的空白。公司超过75%的产品出口。目前,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灵便型液货船制造商。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广船国际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当时广船就采用DJS-121计算机进行对手工放样的辅助工艺处理和出图。1985年,广船又引进了一台IBM大型机(IBM3031)用于船舶性能计算及CAD应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广船开始在PC计算机上开发船体、管路(含风管)、电缆、舾装件、舱室等CAD/CAM系统,这些系统界面简单,功能实用,让计算机真正起到了辅助设计的作用,减少了大量烦琐的手工重复工作,为设计、生产和物资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图纸及报表,如托盘表、安装图、制作小票等,也为提高设计与生产效率奠定了基础。

1994年7月,广船国际从瑞典KCS公司(现为英国AVEVA公司)引进大型船舶专业设计系统TRIBON。

1997年,广船国际作为示范单位参加了国家863计划之CIMS工程建设,也是首批参加该计划的造船行业企业。在该工程的开发过程中,广船国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成了大量艰难的信息化基础工作,包括管理规范化、编码和标准体系的建立、业务流程的重构和优化、集成技术的研究等等,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通过GSI-SCIMS工程(一期)的开发,完成了以TRIBON为平台的船舶CAD/CAM分系统的开发。

作为广船国际信息化基础的网络系统,自1992年到现在,也经历了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三个时期的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广船组建起了全公司第一个计算机网络,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步建立起了千兆骨干光纤网络。

2005年初,广船国际正式通过了GSI-SCIMS二期工程的推进计划,并成立了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和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以“精益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为理念,打造造船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平台,提升广船国际的管理水平和制造能力。

目前,广船国际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处于前列。GSI-SCIMS一期工程的实施,为广船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完成的GSI-SCIMS二期工程,则基本建立完成了规划制定的各类应用系统,特别造船核心业务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并初步实现了系统的集成应用,为企业造船能力的提升、造船周期的缩短、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习世界最先进的造船管理模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广船国际开始从军品生产转为出口船舶产品生产,率先参与了国际市场竞争,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发展了自己。在开始参与国际合作的过程中,特别是与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株式会社(简称:IHI)的技术合作过程中,广船发现当时的日本造船企业,已普遍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设计、管理、制造等多个环节,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管理方法和造船工艺技术。在以后与日本、韩国(这两个世界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的造船企业接触过程中,广船发现它们按先进管理模式建立起来的信息化计算机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它们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远高于欧、美等国的其他造船企业。

1984年,广船国际决定全面移植日本IHI的造船生产模式,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管理方法和造船工艺技术,如生产设计(即将产品设计CAD/CAM、工艺设计CAPP和生产管理溶于一体的设计)、精度管理、计划管理等。新造船设计模式从“造什么样的船”深化为“如何造船”,对整个物流与建造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与控制,使建造进度与建造物流成本进入提前可控状态。在生产模式的移植过程中,由于日方认为计算技术的移植涉及其核心技术,不能提供技术转移。因此,广船国际的历任领导班子都充分意识到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是成功建立新生产模式的关键。为此,广船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源,逐步建立起CAD/CAM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等,这些与新的生产模式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为广船国际新生产模式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4-05/n52615.shtml
本文标签: 船舶   制造信息化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