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本土企业开始竞逐中国机器人市场(2)

  • 来源:新快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4-05-19

更多

国有机器人品牌逐渐崛起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市场却被外资品牌把持。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本土品牌工业机器人与外资品牌相比,竞争力仍有较大差距。2012年,外资品牌占到中国工业机器人单元产品总销量的96%,其中,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ABB四巨头就占到53.8%。

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主要的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这三大块中,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普遍依赖于进口,“减速器是制约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的重要因素,研究减速器,不仅仅需要好的设备,更要有好的材料和工艺,材料需要绝对的耐磨。而这些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赶上国外的技术的。”

不过目前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去年9月,巨轮股份宣布在RV减速器的技术攻关上已取得进展,接受记者采访的广州数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宋健也表示,公司已于2012年研发出了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件减速器的样机,到目前为止已经售出了100多套,平均价格为国外同型号的三分之一。

据了解,技术壁垒再加上需求旺盛,国外的工业机器人价格往往并不便宜。国外一个机器人本体的价格平均会比国产的价格高上5万到15万元,根据负载的不同价格略有差别。广州数控的销售经理林志强告诉记者,近些年国外机器人的售卖策略有所变化,其逐渐降低整机价格,吸引企业购买,而后续的维护配件费用却很高。

“我们现在的优势一个是性价比,还有一个是售后。我们的售价比某些机器人制造成本还要低,因为我们自主研发,成本可控,有的厂家只研发一项,其余的配件需要购买,成本降不下来,匹配性也会存在问题。”广州数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宋健告诉记者,在广东地区,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投资都有兴趣,但是如果成本太大,一年投三四十万元的话,客户基本很难接受。

据宋健介绍,一些大的合资企业,自动化生产线建立的较早,已经习惯了使用国外的设备,但是为了成本的考量,大企业目前也寻求与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合作,“他们会做一个分类来区别,要求可靠性高、精密度高的,还是会使用国外的机器人,另一方面,一些基本的技术、比如焊接等会跟我们合作。”

去年,广州数控便为广汽集团的配件厂提供了4台焊接机器人,这并不是广州数控第一次和汽车厂商合作,在前年,他们和华晨宝马、比亚迪也有过类似的合作,为对方提供了一整套涂胶机器人。“虽然总量不大,但是苗头挺好,以前他们会用发那科、库卡、ABB等国外品牌。”

难题

引入机器人短期成本大增

中小企业难承受

但他们公司的流动资金只有30万元左右,很多资金都压在货款上,如果贸然将这笔钱拿出来采购机器人设备,万一销售不好,很可能置企业于死地。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兴以该院生产的机器人产品为例说,机器手售价在6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一台冲压生产线机器人可顶替2名工人同时工作,“长久下去,可以给企业节省不少人工成本”。不过,他同时表示,“一条冲压生产线可能需要十几台这样的机器人,即便按10台计算,最低消费也要60万元,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讲,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资金来。”

而更重要的是,“一家企业将生产先换成机器人,并不是买几个零部件替换这么简单。”广州数控技术总部办公室主任蒋米仁补充称,购买新型机器后,一些产品工艺需要更新,并根据工艺特点增加一些配套设备以及配备一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来操作。有时候一条生产线的投资中机器人只占到10%,其余大部分是外围设备成本。

来自佛山里水的一家民营家具生产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从去年已经有想法引进一条小型的喷涂机器人生产线,但他们公司的流动资金只有30万元左右,很多资金都压在货款上,如果贸然将这笔钱拿出来采购机器人设备,万一销售不好,很可能置企业于死地。

黄兴也表示,除了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以外,促使中小企业决心生产模式升级的最主要因素是实体经济是否复苏。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4-05/n52701.shtml
本文标签: 市场   企业   机器人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