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似到神似 国内企业对SIOP的认识理解与自身的生产经营水平是相适应的。企业自身的实力越增强,对SIOP的理解越深刻。江铃集团在对SIOP理解的提升颇具典型性。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江铃集团有一个最核心的制度——生产例会,发展到2000年前后,发现仅关注生产还远远不够,于是又搞了一个产销协调会,把产和销结合起来。同时又搞了一个采购与生产协调会,这样,产、供、销就并轨来做,中心环节仍是生产。这已经比单纯重视生产那个阶段是一种进步了。后来就实施了SIOP。初期,对它的认识仍显稚嫩,以为把生产、把销售、把采购的人聚在一起开个会,就当做是SIOP的一个伙伴会议。到了后面,管理层发现,SIOP除了销售、生产、采购外,还可以把财务、研发、预算全部列入其中,最终实现公司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做不好内部的运营管理,会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一个巨大的隐患。有眼界的企业,迟早会意识到SIOP计划流程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江铃集团对SIOP的认知就印证了这点。SIOP不仅能让企业下个月或下半年运行得好,而且让企业未来运营得更好。
不容忽视的短板 SIOP的环节很长,国内企业施行起来的困难程度不一样。预测,是目前企业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与企业普遍关心的库存紧密相联,同时也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短板。
正确率不高 预测,实际是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基础不牢,后面的各个环节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在企业人士看来,SIOP能否顺利实施,能否最终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水平,这是一个重中之重。但是在这一块,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100%的预测准确率,有的可能达50%,有的可能达80%,有的也可能低至30%。但如果有了多年实施SIOP的经验,反过来可以促进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如果企业实施SIOP后,可能会由30%提升到70%,或者由50%提升至90%。董鹏介绍,卡莱公司以前的预测准确率偏低,实施SIOP后,这两年的准确率稳定在70%以上。预测准确率的提高,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因为SIOP加强了市场销售员和客户的沟通频率与水平。
这个环节,解决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和来源的可靠性,是SIOP始终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董鹏认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是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基础工作。如果企业预测的准确率在100%,也没有必要做库存了,也就不用去做消减库存和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如果预测率达到80%,还有20%的不确定性,那么企业是需要额外地增加库存来满足那这20%的需求不确定性。因此,在企业看来,预测是SIOP的核心,也是SIOP的“短板”所在。这里“短板”
是指最难以掌握的部分。预测的准确性到底有多高?怎么来提高?这是企业一直都在寻求解决的一个问题,也可以说是SIOP的灵魂,是最让人“着迷”的部分。
市场引导力弱 汪培育指出,预测准确率低与国内企业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太弱有关。他举了一个车企同行的例子。国内著名车企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导致研发成本高居不下。国内汽车企业研发平台不统一,搞的平台种类、零件种类很多,导致生产、采购都很麻烦。这是因为国内企业对市场的引导力很弱。而在一些外企,SIOP流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SKU Rationalization,即产品品类的合理化管理,或者复杂性管理。因为这方面做得好,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而反观一些跨国企业,如苹果、三星,是有能力引导市场趋向的,通过对市场的引导以及合理的预测,提出来有别于顾客既有需求之外的一种些东西,顾客可能更乐于接受,这就是顾客导向背后的顾客引导。成功的顾客引导可以使市场预测更准确,企业整条链上的资源,销售、生产到采购,再加上各种成本,可能总成本有100亿元,可是通过SIOP的运营,可能减到50亿元。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能会丧失5%的非核心客户。实际运作时,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企业还可能通过引导消费者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像iPhone在最近三四年的持续热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是因为苹果公司在分析新需求流程阶段,不仅研究了顾客现实的需求,更研究了他们的潜在需求,于是对此加以引导。所以,企业要在销售拉动生产、生产拉动采购这个基本链条之下,要重点思考如何影响市场。汪培育认为,苹果公司一定有高手在运营SIOP,值得国内企业认真学习。
台达DOP-W系列提供10.4”/12”/15&rdqu…
JetNet 3005G · 5口全千兆RJ-45交换机 …
显示规格 一般规格 环境规格 结构规格 外形…
功能规格 …
功能规格 …
西门子SIMATIC S7-400PLC的主要特色为:极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