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频道   >
机器人| PLC| 低压变频器| DCS| 人机界面| 现场总线| 运动控制| 高压变频器| 电机| PAC| 现场仪表| PC-BASED| 机械传动| 传感器

节能减排如何“倒逼”绿色发展(2)

  • 来源:经济日报
  • 阅读人次:
  • 发布时间:2014-06-05

更多

在“敏感区域发展敏感的产业”,要转变人们对化工污染严重的印象,中盐红四方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最合理的工艺路线,通过产品链的相互衔接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做到“吃干榨尽”,实现“变废为宝”和生产无害化,成为新型绿色工业基地。公司副总工程师高俊岭介绍:“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废水100%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100%得到有效处置,废气排放量达到最严格的环保标准,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原厂区下降30%以上。”

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河南的工农业复合型循环经济模式也初步形成。长葛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再生资源集散地,年回收利用废旧金属200万吨,产值450亿元。“十二五”以来,河南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685家,利用废渣1.9亿吨。

瓶颈制约“倒逼”自主创新

为减少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依赖,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转型升级

在蚌埠采访安徽华光光电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时,工作人员挡住了记者的镜头。原来,这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对外保密。

对于玻璃工业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现象并存,可谓“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作为玻璃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安徽华光采用的全氧燃烧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核心技术,也是生产高端玻璃的技术保证。

“传统技术只有21%的氧气参与燃烧,其余78%的氮气不仅不参与燃烧,还携带大量的热量和废气进入大气。”副总经理陈国良表示,采用全氧燃烧技术,不仅工艺更加稳定,而且能耗降低20%以上,熔化能力提高16%,废气排放量减少60%以上,废气中氮氧化物下降80%以上、烟尘降低50%以上。

面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约束,如何保持经济以合理速度增长?只有依靠企业自主创新,掌握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实现转型升级,才能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依赖。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安徽、河南有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如何使其“变废为宝”,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庐江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目前世界上生物质燃烧最先进的技术。“利用秸秆、稻壳等农林废弃物近30万吨,年发电2.1亿千瓦时,为当地农民增收约1亿元,创造利润近1500万元。”凯迪电厂燃料采购经理王政说。

“利用秸秆生产纤维素燃料乙醇,能显著减少因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乙醇汽油能提高汽油标号3个百分点,减少汽车尾气颗粒物排放约6%。”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甲申说,中粮集团投巨资研发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8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6吨秸秆即可产出1吨燃料乙醇”。目前该公司年产生物燃料乙醇50万吨。

使用非粮木薯和秸秆代替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先进生物质能源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发展方向。据统计,2013年我国生产和消费燃料乙醇200万吨,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国。中粮集团占约50%的份额,调配车用乙醇汽油2000余万吨,占当年汽油消费总量的25%
 

【文章来自米尔自动化网http://www.mirautomation.com/pages/2014-06/n52891.shtml
本文标签: 节能减排   脱硫脱硝   生物质能源  
 三菱电机

热门内容:
工业机器人 S7-200 S7-300 PLC编程入门 自动化产品 DCS控制系统 变频电机 工控机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HMI